手机版
1 1 1

我们又失去了一名好干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干部群众追忆于海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3年11月8日,宝清县殡仪馆里哀乐低回,一个简易的灵棚前,2000多人自发前来向宝清县政协原副主席兼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于海河的遗体告别。他们大多是县里各村的农民,有的已守灵3天,有的刚得知消息,天不亮就从百里之外赶了过来。很多人一看到遗体就跪倒在地失声痛哭……

  3天前,于海河因带病坚持工作致阑尾炎恶化,引发败血症,抢救无效逝世。噩耗不胫而走,悲痛倾泻而来,惋惜之声四处回荡——“我们又失去了一名好干部!”

  “我一定要来瞅他最后一眼,要不我愧得慌”

  前来哀悼的人群中,有一名黝黑精壮的中年汉子,脸上也挂满了泪水。他叫娄振贵,是朝阳乡朝阳村农民、宝清县绿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我一定要来瞅他最后一眼,要不我愧得慌。”娄振贵对记者说。

  2012年,朝阳乡农民成立了绿鑫水稻专业合作社。这是个新生事物,刚刚成立的合作社,“很难,大棚什么的都得自己筹备”。娄振贵来到农业局,忐忑不安地敲开了局长办公室的门。

  娄振贵没想到,于海河是那样平易近人,话语朴实而贴心。“于局长帮我们协调涵管、申请项目补贴,尽量让我们少花钱。仅大棚这一项就省了82万元哪!”娄振贵说。

  合作社当年就取得了大丰收,却不巧赶上秋涝,几百吨粮食无处晾晒,眼看就要发霉变质了。心急如焚的农民再次找到了于海河。于海河二话不说,积极帮助联系粮库和晾晒场,帮他们将粮食免费储存在朝阳乡粮库。

  后来,于海河又帮助他们申请到了育秧大棚、催芽车间项目,让整个朝阳乡的稻农都实现了大棚催芽,亩增产8%~10%,种植规模也从1500亩地发展到现在的4500亩,年经济效益达520万元。

  “有这样的领导,是我们的福分”

  于海河逝世已经5个多月了。现在说起于海河,七星泡镇民政助理沙际权依然忍不住抹眼泪。他说:“有这样的领导,是我们的福分。”

  2004年初,于海河担任七星泡镇镇长还没多长时间,沙际权接待了一位特殊的上访户——于海河的叔叔、一名老复转军人。他在农村的房子有些破败了,想要镇政府在镇里给他买一套房。

  沙际权说,这个要求不符合政策,镇政府无法满足,但会尽可能帮助对其旧房做一些修葺。这位老军人当即在桌上重重一拍:“你们镇长于海河是我的亲侄儿,也不行吗?”

  沙际权一愣,说:“对不起,这违背政策的事,于镇长也不会让我干的。”“海河是个孝顺的孩子,我找他去。”说罢,老军人拂袖而去,办公室里留下了惴惴不安的沙际权。

  中午下班,在镇长办公室,于海河对沙际权说:“情况我都了解了,你做得对,我们要严格执行政策,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化。我已经把我叔叔劝回去了,你不要因此有任何心理负担。”

  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沙际权也对这位镇长多了一分敬重。

  “想跟他好好吃顿饭,太难了”

  于海河在家排行老五,还有一个弟弟。六兄弟很少能聚到一起,缺席的往往是于海河。“好不容易聚齐了,老五却总是电话不断。有一次,饭菜都摆上桌了,他接到一个电话,就连饭也不吃了,骑上摩托车就往县城赶,那可是100多里地啊。”于海河的三哥于海林说,“想跟他好好吃顿饭,太难了。”

  很多人都知道于海河的电话号码,他的电话总是24小时开机。不管几点,于海河都会耐心地接听每一个电话,细心地处理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有一天已是晚上七八点钟,七星泡镇红峰村党支部书记王德荣接到了于海河打来的电话。接通后,于海河一听声音不对,赶忙道歉,原来他要找的是另一个同名的上访户,拨号时搞错了。

  于海河住的小区门口就有一家医院,但于海河太忙,一身毛病却总是拖着,医生说,他那条瘸腿的“骨关节膜都磨没了”,可他也没去做手术。他老说:“做手术太耽误事,等忙完这一阵吧。”

  直到2013年11月5日,大把的止疼药也无济于事时,妻子强行把他送进了医院。当于海河的腹腔被切开的时候,医护人员都惊呆了——腹腔内聚集了大量脓液,已经感染好几天了……

  料理完于海河的后事,一家人陷入了无尽的悲痛和思念中。妻子对女儿于立雪说:“你爸顾了大家顾不上小家,他把对家人、对亲人的爱都装在心里,我感受得到。”

  于立雪开始查阅报纸、电视和网络上所有关于她父亲的报道。她想知道,她那“工作狂”父亲,在别人眼里是个什么样的人。看完那些报道和别人的评论之后,于立雪说:“以前我只知道他忙,现在才知道,他忙得是多么有意义!”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2日 06:23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