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最美基层干部于海河:农民的事我要一管到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最美基层干部于海河:农民的事,我要一管到底!

  2013年11月6日上午,一位普通干部的去世震惊了黑龙江省宝清县这座小城,人们怎么也不相信于海河离开了大家,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更不愿意相信他是因忙于工作而死在阑尾炎这种不致命的病上。

  逝者于海河,生前任宝清县政协副主席兼县农业示范园区主任,病逝时年仅51岁。

  于海河1962年8月出生,1981年3月,参加工作成了宝清县富山乡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凭着出色的业绩,他很快走上教导主任、校长的岗位。1990年,于海河被选任为富山乡党委组织委员。此后,历任宝清县多个乡镇副乡长、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县农业局局长。2012年,他当选县政协副主席,兼任县农业示范园区主任。他这辈子都没离开一个“农”字,凭着满腔赤诚和热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埋头实干,把短暂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宝清县的三农事业。

  热心似火融坚冰

  宝清县七星泡镇福兴村70多岁的老会计王文全始终认为于海河腿瘸的病是在他们村连续3天领着村民抗洪时落下的。其实于海河的病是在七星泡镇当镇长时冻出来的。

  2003年初,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铺开之年。当时,七星泡镇是全县17个乡镇中最大的一个镇,也是全县经济最差、债务最多的一个镇。2001年3月又赶上撤乡并镇,拥有1.8万人口的凉水乡被并入七星泡镇。至此,七星泡镇共有28个村40个屯近7万人口。镇政府欠外债2000多万元,各村欠外债8000多万元,全镇债务高达1亿多元。别的不说,仅镇里欠小饭店的“白条”就装了一个编织袋,有较真儿的人用秤一称,居然有20公斤!

  2003年初,于海河到七星泡镇当镇长。当时,七星泡镇最难缠的问题就是群体性上访,镇政府的走廊里总是挤满了上访的农民。

  这个朴实的汉子笑着对镇委书记说:“我不怕麻烦,也不怕累,以后群众上访的事交给我吧。”于海河每天一上班,就对上访群众说:“来来来,都到我办公室门口排队,有事儿进来和我说。找别人最后也得到我这儿解决。”

  于海河耐心地听每个上访人“诉苦”。从三年五年的旧事儿到十年八年的老账,他一件件认真记下来……到了饭点没谈完,就带着上访人去食堂边吃边谈;下班时还没谈完,就加班接着谈,直到最后一个上访人满意地离开。对那些不方便来镇里的,就通过电话谈,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即便对方凌晨两三点打电话,他也耐心地接听;碰到没钱回家的,他就自掏腰包给上访者买车票……

  因为镇政府没钱,所以冬天也没暖气。于海河在摄氏零下四五度的办公室里,坐着一把冰冷的硬椅子接访,时间长了,生生把腿冻成了脓性关节炎。为了解决在市里、省里挂号的上访村三合村的问题,他在这个村住了3个多月,走访了一家又一家,连村干部都不知道本村究竟有多少村民没有耕地,他却了解得清清楚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于海河将镇财政所、28个村和40个屯十几年的乱账,什么三角债、四角债、罗圈债,都捋得一清二楚,并制定了详细的还债计划。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年底收农业税的时候,镇上没有像往年那样怨声载道。过去税收进度总是全县排老末,而这年竟破天荒地进入了先进行列,各项工作考核从以往的全县末位跃至全县前茅,信访工作更是破天荒地从全县倒数第一升为排名第二。该镇永兴村党支部书记邓淑芳说,于海河书记是迈着一双好腿来到七星泡镇的,他却拖着一双病腿调走了。

  于海河因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化解难题而出了名,于是,哪里有难解的矛盾,县委总是首先想到于海河。于海河成了名副其实的“救火队长”。

  2008年,于海河被县委点将,从最大的镇调到一个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上访不断的小乡镇——龙头镇任党委书记。

  2009年12月份,夹信子镇夹信子村发生一起信访案件,由于干群之间矛盾尖锐,1400多名村民署名从网上向国家信访总局发送上访信。县委专门召开常委会,只有一个议题:选派时任农业局党委书记的于海河兼任夹信子镇党委书记,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信访问题。上任后几天时间,全村300多户人家,于海河走访了一多半。他与村民促膝谈心,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之中,摸清了这个村的情况,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新的村级领导班子选举出来后,上访人的怨气也逐渐消了。

  这么多年来,于海河解决了一起又一起纠纷,平息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县委书记朱海涛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表扬他说,于海河走到哪里,哪里就稳定,哪里的农民就会安心地发展经济。

  县农业局局长宁晓海说:“如果老百姓向上反映的问题是块坚冰,别人可能用锤子击碎它,于海河则是用胸口把这块冰焐化!”

  曾在天安门广场和省政府门前撒过传单的老上访户刘连增的女儿刘伟平听说于海河去世后,主动跑前跑后,别人都以为她是于海河的亲属。她告诉记者,是于海河帮她家解决了上访十多年的问题。

  情系百姓解民忧

  于海河常说:“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他的手机里存着许多农民的电话号码,农民也有他的手机号码。农民有难处找到他,他都热情接待,迅速解决。

  2012年秋涝,朝阳乡绿鑫合作社4500亩粮食无处晾晒,一旦发霉变质,损失无法估量。心急如焚的农民找到了时任农业局局长的于海河。合作社理事长娄振贵说:“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官儿,心里打怵,也不知道人家管不管。真没想到,于局长一点儿架子都没有,那么平易近人!”于海河说:“我的父母也是农民,我知道农民不容易。放心吧,这事儿我帮你们办!”在于海河的协调下,绿鑫合作社不仅把400多吨粮食储存到了朝阳乡粮库,还以每斤高于市场价一角的价格卖给了国储。娄振贵说:“光卖粮这一项于局长就帮我们赚了四五万元啊!”

  为了帮助绿鑫合作社扩大规模连片种植,提高粮食产量,于海河帮他们申请到了育秧大棚和催芽车间科技致富项目,让整个朝阳乡的稻农都用上了科技化催芽手段,亩产增收8%~10%,种植规模也从1500亩地发展到现在的4500亩,年经济效益达520万元。娄振贵说:“于局长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却连我们一口水都没喝过!他就是咱身边的孔繁森、焦裕禄啊!”

  2011年,发生在宝清县的“嫩单8号”假种子案轰动全省,涉及3个乡镇8个村屯42户农民,受损土地面积200多垧。眼看着农民的血汗钱打了水漂,时任农业局局长的于海河心如刀割。他马上联系东北农业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检测结果为“劣质种子”。

  于海河引导农民走诉讼程序,一审顺利胜诉。被告不服,一边上诉,一边把一沓厚厚的人民币拍在于海河的桌子上。他们太清楚了,只要“拿下”于海河,农民必输无疑。于海河严辞拒绝:“这件事我要一管到底,农民的利益谁也不能侵犯!”被告转身又找到更加权威的部门做鉴定,扬言要推翻原鉴定报告,不赔农民一分钱!

  假种子案取证难、鉴定难、判决难、执行难,农民要打赢官司比登天还难!诉讼过程一波三折。一次,几个农民代表准备到北京上访,在哈尔滨要启程时,被于海河真诚的承诺给劝住了。为了给农民伸张正义、维护权益,于海河顶着巨大的压力,为农民呐喊、伸冤。经过16个月的奔跑呼吁,二审判决农民再次胜诉,并获赔124万元。拿到赔偿款的农民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们说:“这是我们的救命钱啊!如果打不赢这场官司,损失可就惨了,让我们怎么活啊!”虽然农民们拿到了钱,却留下了一个遗憾——他们制作的那面锦旗一直没能交到于海河的手上,因为他太忙了。

  七星泡镇永兴村学校被并到义合学校后,永丰屯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就得到义合学校读书,这段2公里的路非常差,赶上下大雨路很泥泞,得绕远道走6公里。于海河看到崎岖不平的小路后特别着急,马上就联系了七星泡镇交管站,安排两辆铲车过来修路,他亲自在施工现场指挥着车辆,由于正是农忙时节,村里来帮工的人很少,于海河就带着大家一起搬石头,他的腿不好,搬起石头特别吃力,可是谁劝他也不行。2公里长的路,仅用了3天就修完了。

  于海河用自己的爱心和坦诚,坚持原则为农民维权、替百姓说话,化解了农村许许多多的矛盾纠纷,抚慰了百姓一次次的激动情绪。多年来,他共解决农村信访案件120多件,帮助农民群众解决难题150余个,帮助不计其数的农民兄弟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1日 11:54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黄杏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