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他有一颗赤诚之心——追记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政协原副主席于海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2年,于海河(左一)在农田检查工作。资料照片

  苍山呜咽,大地悲歌。2013年11月6日早上8时03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政协原副主席于海河因阑尾炎严重感染引发败血症,与世长辞,走完了他平凡而感人的51载春秋。在去世前两天,他还在园区安排部署工作;去世前一天,他还在政协主持召开会议;去世前两个小时,于海河还在病床上看即将上报的项目材料。

  于海河是1962年生人,1981年参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宝清县龙头乡副乡长、党委副书记,尖山子乡党委副书记,七星泡镇镇长、党委书记,龙头镇党委书记,县农业局局长、党委书记,宝清县政协副主席兼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他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声名显赫的伟业,有的只是一颗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视事业如生命

  “一连10多天了,不管刮风下雨,不管是否累,在楼下吃点早餐,5点多钟,必去农业园区。原来做农业局长时,几乎天天去,形成了习惯。有一次,县委书记和我说,你应该去农业园区工作,因为是你一手打造的,你对园区有感情!确实,这份感情真的是无以言表的。这份情形成了我的习惯!”

  ——摘自于海河QQ日志

  于海河发病那几天,正赶上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多项工作的年终检查验收,他每天起早贪黑,指挥工作人员查缺补漏,做实各项工作。

  科技示范园管委会副主任崔天祥说:“11月4号于海河陪同上级检查组开展工作,那天就看他的额头上一个劲儿淌汗,见他背地里偷偷往嘴里放药片,我们问他要不要去医院看看,他说等忙完了这阵就去,怎么也没想到他病得那么严重,更没想到那天是我们见他的最后一面,早知道这样,我们就是抬也要把他抬进医院!”

  11月5日下午2点,大把的止痛药已经掩盖不了于海河的病情,妻子毛淑娟强行把他送去了县医院。推进手术室,医生发现他的腹腔内积聚了大量的脓液,根据判断腹腔感染已经有好几天了,医生说难以想象一个人要以什么样的毅力才能挺过这种疼痛!

  点滴小事都记录着于海河对事业的热爱。他还在农业局任局长时,有一件事让时任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的赵泽强至今难忘。一次,他和于海河去省里争取一个劳动力转移项目。因为相关部门的办公室分散,二楼、四楼、六楼都有,于海河拖着那条“老残腿”上下折腾十多次。傍晚,事情办完的时候,赵泽强发现局长不见了。最后,他在厕所里找到了于海河。此时的于海河大汗淋漓,面色惨白,蹲在地上已经站不起来了。赵泽强赶忙上前扶起他,他却看着赵泽强傻笑:“项目终于争取到了,多好啊!”赵泽强眼泪顿时就下来了。

  视农民如亲人

  “近几天阴云密布,总说要下雨,好在没下大。去冬今春气候就不正常,雨雪大、气温低,眼瞅着老百姓要耽误农时了。我真的好期盼雨过天晴,一片阳光啊!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这场雨别下了!!!”

  ——摘自于海河QQ日志

  七星泡镇有个叫韩国臣的村民,以前做小买卖。镇政府赊账,欠了他两万多元钱。后来老韩患大病,为了筹钱看病,把房子都卖了,家里一贫如洗。

  为了要回这两万多元钱,他曾想到过自杀,也曾下过跪,直到他遇到了于海河。听了他的事情后于海河一下子火了:“看看老韩家都穷成啥样了?就是向咱要钱,咱都该给啊!”在于海河的督办下,韩国臣的两万多元钱很快还上了,还按残疾人的最高标准给他办了低保。

  “那笔钱都20多年了,本来不抱啥希望了,没想到人家于镇长真给办了。他就是我的再生父母!”韩国臣边说边抹眼泪。

  朝阳乡灯塔村农民盖东飞家贷款20万元,在县里一家种子商店买了玉米种子。播种十天连芽都没发。家里16垧地如果绝产,她就得倾家荡产!村里类似情况还不少,大家结伙儿找到种子商店。谁料老板根本不认账:“种子没毛病,你们爱上哪儿告上哪儿告去!”

  愤怒的村民到农业局综合执法大队报案。执法大队调查发现,此案涉及4个乡镇7个村屯42户村民,受损种植面积达200多垧。

  农民蒙受这么大的损失,于海河比谁都着急。他让人通知种子商店的老板和村民代表来农业局调解。

  “要赔偿,拿证据来!”种子营销店老板不认账。

  “不赔钱,我们就上访,找省里、去北京!”农民怒火冲天。

  几番调解无果,于海河决定带着农民打官司。打官司要证据,但取证太难了。其间,他拖着一条病腿数次往返哈尔滨和宝清,请东北农业大学的专家进行司法鉴定;请来省城的资深律师为农民代理诉讼。官司进行到关键阶段,他又几次到省里有关厅局找领导陈述案情,争取支持。为了等出门办事未归的专家,于海河曾经在走廊一站就是一天。当鉴定结果拿到手的时候,他的右腿已经挪不动了。

  到农民二审胜诉,官司历经了一年零四个月!直到124万元补偿款发放到42户农民手中,于海河那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盖东飞在拿到补偿款后,跪在地上直磕头:“于海河是活菩萨啊,他救了我们全家!”

  视金钱如粪土

  “常言说得好,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一个人的欲望不能太高。无欲则刚,要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守做人之德。做到干干净净来,清清白白去。人到无欲品自高。”

  ——摘自于海河QQ日志

  “有一次他到哈尔滨开会,我请他吃牛排,他嫌贵不让。我说今天特价,坚持点了。牛排上来后,我爸说‘原来牛排都是肉啊,我还以为是骨头呢’。当时我还笑说亏他是个领导,真是没见过世面。”于立雪回忆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时就忍不住哽咽。

  在七星泡镇当镇长时,镇机关有两台公车,一台归办公室用,一台由他和党委书记共用。书记徐顶国跟司机交代:“于镇长腿脚不好,出去办事的时候,你就跟着他。”司机无可奈何地回答:“于镇长也不用啊,我在后面跟着他都不让。”——无论开会还是到哪个单位办事儿,于海河总是骑他自己的那辆摩托车。

  “我不知道除了于海河,还有谁能做到这样!”徐顶国对记者感叹道,“私人的事儿,他一次公车没用过。甚至他母亲、父亲从治病到去世,他都是租车。他父亲去世时,单位的同事没人参加葬礼,不是大家无情无义,而是都不知道。”

  于海河这个没局长样子的局长,一度令当时的办公室主任赵泽强苦恼不已。一次去省里开会,赵泽强忍不住说:“局长,你出去代表的是单位形象,穿戴咋也要过得去呀。你看你那双鞋,都啥样了?”

  于海河低头看了看他那双穿了七八年的皮鞋,鞋跟已经磨偏,鞋帮也塌腰走形了,面上都是划痕。“这不挺好吗!谁规定当局长就得穿好鞋呀?我是农民出身,现在能穿上皮鞋就不错了。”

  赵泽强给于海河买了一双鞋,放到房间。可于海河没穿。“都给你买了,咋不穿呢?”赵泽强问他。于海河只是“嘿嘿”一笑。回到县里后,他立即把买鞋钱塞给了赵泽强。(记者 孙明泉 朱伟华 周洪双)

惟以赤诚铸丰碑

光明日报评论员

  百姓心中的好干部、好领导、好党员于海河同志,工作三十余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一颗赤诚之心,化作汗水,洒进宝清县的土地里;变成数字,载入宝清县致富增收的历史里;也凝结成文字,记录在于海河同志的日记里。“报效国家平生志,三农自有后来人。”于海河同志生前写下的诗句,正是他的那份赤诚大爱的贴切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兰考调研时号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于海河同志正是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他在宝清县所为,真正践行了焦裕禄同志的奋斗精神。

  惟有赤诚献青春。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声名显赫的伟业,于海河同志30多年的工作,不说苦、不喊累,有的只是热情充沛的探索和脚踏实地的努力。这样的奉献,无需豪言壮语的宣誓,更不用功名利禄的许诺,惟以一颗赤诚的心,惟以对家乡土地和父老乡亲的挚爱。正如于海河同志在日记《别了,农业局》里倾情叙述过的那样,“那园区的大棚/是现代农业中的倩影/波浪翻滚的稻田/是我梦的憧憬。……/在农业局的情怀里/我甘愿做一个铺路石!”情自天然,方得永久,于海河同志的这份赤诚爱心,必定会延续它的温暖和力量。

  惟有赤诚出丰绩。“于海河走到哪里,哪里就安定,哪里的经济就繁荣。”这样的考语,发乎人民群众的心声,经受了实践的验证,传颂的是一个佳话,是一个党员干部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在创造安定繁荣上的无限可能性。于海河同志的工作方法,有前瞻的眼光、专业的视角为基础,有扎实的努力、刻苦的实干为支柱,更有那一颗赤诚之心作灯塔、作号角、作指路标!在艰苦困难面前,在犹豫彷徨当中,在寂寞清苦时,惟有一颗赤诚初心,提醒来路,照亮前程。

  于海河同志在日记里对人生的“随意”有精辟的论述:“人生逆境时,切记忍耐;人生顺境时,切记收敛;人生得意时,切记看淡;人生失意时,切记随缘;心情不好时,当需涵养;心情愉悦时,当需沉潜;静,是一种休息,更是一种修行;所有的烦恼,都来自欲望,所有的伤痛,都来自固执!”

  于海河同志的事迹说明,正是对个人处境和功利欲望“随意”的人,才能在心里装满对人民的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兢兢业业。换个角度而言,也正是对人民的事业和党的事业的赤诚执着,才能历练出这种高尚、淡泊的人生心态。这样的“辩证”,是一个好干部、好领导、好党员的必修课题,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必备前提。

  于海河同志的示范,应该成为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标准。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1日 06:25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