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王普:“献血达人”11年的爱心路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资料图:王普正在进行捐献血小板

资料图:王普正在进行无偿献血

资料图:王普组织中队官兵无偿献血

  王普,山东滕州人,2004年12月入伍,现任广西贵港边防检查站监护中队副队长,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12次,被广西边防总队评为“四会教练员”1次、“优秀教练员”2次、“优秀团务工作者”1次、“优秀共产党员”1次,2011年6月,王普荣获了中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无偿献血银奖”。2012年荣获“贵港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你好,请问是王普吗?这里是中心血站……”几年来,这句简单的话让王普记忆深刻。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王普便知道又有人处于病危的边缘,急需“支援”。而他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鲜血捐献给需要的人们,用自己血液温暖他人的身体。翻开王普的献血证,发现他的总献血量高达9200毫升。

  谈起11年的献血历程,王普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第一次献血很紧张

  2003年,王普当时在读高二,一心想着当兵保家卫国的他打算高中毕业就去当兵。一天下午天气很冷,王普遇见了一辆献血车,当时他的想法就是通过自己的献血救治需要救治的人,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到车前。然而,抽血针管用的粗针头还是把第一次献血的王普吓了一跳。“第一次献血,还是比较紧张的。”因为是第一次参加献血,医生建议他只献200毫升,但他却坚持要求献400毫升。拿着那本红色的献血证时,王普突然觉得自己多了一份责任。

  走到哪儿献到哪儿

  在当兵的几年时间里,王普是走到哪儿献血献到哪儿。“每当血液流出,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想到自己无私奉献为垂危的生命带去重生的希望,我就会感到无比的幸福。”王普说。

  2007年5月,王普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自愿捐献者。王普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之所以要成为一名捐献骨髓的自愿者,是因为看到太多年轻的白血病患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骨髓,最后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时心里就特别难受。我也知道要想让白血病患者痊愈唯一的办法就是骨髓移植,从那时起我就决定捐献自己的骨髓,让与我骨髓同型的白血病患者有获得重生的机会。我希望有一天能捐献自己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

  2007年6月的一个晚上,刚躺下休息的王普接到南宁中心血站打来的求助电话,有一位重病患者刚做完手术,病情很不稳定,急需AB型血小板,血库告急,情急之下他什么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正好这时候大队政委进来查房,当了解情况后,政委非常支持,当即派车送他到南宁中心血站捐献了800毫升血小板。因为是深夜,其他的献血者都未能赶来,就他一个人在,为了确保病人生命,他坚持在血站守候,直到病人过了危险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营区,此时已是夜里3点多了。第二天,由于他过于疲惫,在会操中他所带的班级没能拿到名次。当问到他是否后悔时,他坚定地说:“如果再让我选择,我依然会这样,生命高于一切。”

  唯一的一次知道血捐献给谁

  献血带给王普的责任和勇气,让他在部队的军事训练中表现出色,连续两年荣获三等功。2008年10月,他被保送去了乌鲁木齐指挥学校学习。

  王普的献血生涯并没有因上学而终止。在指挥学校的一次训练中,校卫生队的医生急急忙忙跑到操场,在和教员简单沟通以后就大声问:“同学们,有谁是AB型的血?”当时有20多名战士出列。原来,内蒙古边防总队的一名转业干部得了白血病,当时急需用血,乌鲁木齐血站告急。“让我去吧,我是AB型的,我献过血小板,在广西我也是应急小分队的。”情急中王普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医生。

  到血站后才知道,他们当中只有两人符合条件,但这次最少要准备2400毫升的血量,王普便问医生能不能献1600毫升,医生说一个人献1600毫升会对身体不好,但在他的坚持下还是捐献了1600毫升血小板。这是王普献血生涯以来唯一一次知道自己的血捐献给了谁。

  2011年7月王普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广西贵港边防检查站监护中队担任排长,一到驻地他就联系到了当地的血站,献了400毫升全血。因为他知道,献血小板整个过程比较久,前前后后要1个多小时,血小板在采集后只能存放5天,一般情况下血站不会储备太多血小板,最关键的是血小板一个月就能献一次,他希望能在紧急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血救更多的人。

  “其实我感觉不需要知道自己献出的血液和血小板都帮助了哪些病人,但我明白自己献出的血液肯定能帮助别人,就足够了。”王普说。(邓小东 梁宇昕 严松彬)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2日 00:12 来源:新华网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