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时代先锋】余新元:结缘雷锋不是偶然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结缘雷锋不是偶然
——记沈阳军区鞍山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余新元

  这是一场特殊的学雷锋报告。

  报告人是沈阳军区鞍山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余新元,听众则是中央媒体记者团。谈起雷锋,老人尽管身体有恙,仍然谈兴很浓,还和记者们合唱了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这是2月27日记者采访余新元时的一幕场景。临别前,他还特意将一枚枚红彤彤的雷锋像章交到每一个记者手中。这位91岁的老红军,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耄耋之年仍念念不忘弘扬雷锋精神……

  1960年,他把雷锋送上军列;17年后,又把郭明义送进军营——

  与“两代雷锋”结缘,和“时代楷模”同行

  1959年11月8日,时任辽阳市兵役局政委的余新元办公室里,操着湖南口音的小个子雷锋,正焦急地向他诉说因身高体重不达标而参军遇阻的经历,恳请他给予帮助。那颗滚烫的爱国爱军之心,一下子打动了余新元。

  后来,一心想参军的雷锋白天在兵役局帮着打杂,晚上就住在余新元的家里。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余新元得知雷锋的苦难经历,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个思想纯正的青年,下决心帮雷锋圆参军梦。

  余新元3次找到时任辽阳市市委书记、兵役局第一政委曹奇,详细介绍雷锋的情况。曹书记也被雷锋的经历和志向感动了:“政治上的合格和身体上的合格一样宝贵,可以考虑破格送他去当兵!”

  有了“尚方宝剑”,余新元赶往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找到负责入伍体检工作的院长吴春泽。面对吴院长“出了差错谁担责”的诘问,他胸脯一拍,斩钉截铁地说:“我是红军。我以22年的党龄作担保,出了事我负全责!”

  1960年1月8日,是辽阳市新兵入伍的日子。余新元和爱人赶往火车站,把20个鸡蛋和背心、毛巾、香皂等日用品塞进雷锋的挎包里。握着余新元的双手,雷锋动情地说:“首长,让我叫您一声爸爸!”

  入伍后,雷锋常写信向余新元汇报思想学习情况,余新元也回信鼓励他为人民服务、为部队争光。雷锋当兵一年多,喜讯频传:入党、立功、评先进,高兴得余新元一家人合不拢嘴。余新元与雷锋相约:一生一世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此,雷锋大踏步地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走向了永恒。

  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巧合。17年后,余新元在众多应征青年中又发现了郭明义。

  1976年底,时任鞍山警备区副政委的余新元,听说辽宁省劳动模范郭洪俊的儿子郭明义报名参军,便走访街道学校,详细了解他的表现。余新元又一次兴奋了,他仿佛看到了雷锋的影子,便特意向负责征兵的人员详细介绍郭明义的情况,向征兵办公室和接兵部队大力举荐。

  郭明义如愿穿上了军装,余新元的关心帮助却没有停止。他经常勉励郭明义:“雷锋走向世界了,你也要争当时代楷模,做‘不带引号’的雷锋!”

  这些话说了无数遍,但每次都有不同的含义,每次都有崭新的期待。郭明义听得认真,答得干脆:“请老首长放心,我会努力的!”遵从余新元的教诲,沿着雷锋的足迹,郭明义一步步成长为家喻户晓的“当代雷锋”。

  帮扶困难群众,发起爱心行动,架起行善桥梁——

  一辈子践行群众路线,一辈子弘扬雷锋精神

  1962年8月15日,是一个令无数人痛彻心扉的日子。年仅22岁的雷锋带着春风般的笑容,永远离开了人世。

  噩耗传来,余新元不能自已,一次次把挂在家中的雷锋签名照摘下来捧在胸前。他泪流满面地对妻子说:“雷锋就是咱的儿,他没干完的事咱要接着干,他没走完的路咱要接着走!”

  夫妻间的对话,化作了余新元的人生追求,融入每一个日子里,嵌入每一行脚印中。

  人武部干部张硕田准备结婚,但由于没有婚房愁得吃不香、睡不好。细心的余新元看出了异常,了解到实情后,他诚恳地对张硕田说:“我回去跟你嫂子商量一下,把我们家的房子腾出一间给你们做婚房。”

  几天后,张硕田夫妇被叫到余新元家里。余新元把他们领进一间大屋,笑着问:“这间屋子以后就归你们俩啦,看看还满意不?”看着粉刷一新的房间和大红喜字,再看看余家8口人挤在3个小房间里,这对即将步入新婚殿堂的青年,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事情过去了几十年,张硕田夫妇忆起此事仍然感动不已:“那个年代房子多紧张!余政委和我们非亲非故,竟然这样慷慨让房,这情谊我们一辈子忘不了!”

  抱着到大城市里闯闯的想法,辽阳县刘二堡镇农村青年张兴恒,在离余新元家不远处搭了个水果摊位。但由于没有灯光照明,天一黑就得收摊,生意只能勉强维持。

  华灯初上,余新元几次看到张兴恒“望灯兴叹”,便主动提出从自己家里把电引过来。有了灯光,水果摊每天营业到晚上10点多,张兴恒的收入也增加了很多。

  心存彩霞耀万家。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余新元始终坚持与人为善,心里总惦记着怎样促进社会和谐。

  2007年8月,鞍山市儿童福利院缺少资金物资的窘境,引起了余新元的关注。他找到自己关心帮助过的四海酒店总经理洪岩:“你现在有条件了,应该为儿童福利院做点事情。”

  3天后,洪岩带领酒店管理人员赶到福利院,为孩子们送上价值8000多元的生活用品和营养品。回来后,又和余新元一起研究长期帮扶计划……

  余新元一辈子践行群众路线,一辈子弘扬雷锋精神。他一次次动员社会各界给灾区捐款,一次次组织群众为流浪者送去棉衣热食,一次次倡导市民帮助贫困学子,让爱的火焰照耀世间、温暖人心。

  为500万人次作报告4200多场,给300多个单位当理论辅导员——

  说不尽的“雷锋故事”,育不完的“雷锋传人”

  离休后,余新元应邀担任146所大中小学校和194个党政机关、部队和企事业单位的理论辅导员。他总是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把雷锋精神传下去!”

  近年来,余新元除了旧疾经常复发外,还患上直肠癌、冠心病,做过两次大手术,但每次走上讲台讲起雷锋事迹就忘了疼痛。

  2007年8月,余新元连续作了18场学雷锋报告,由于肌肉老化感知迟钝,左脚跟磨破了也没有察觉。

  为了作好报告,余新元把雷锋的故事一一整理出来,归纳出绝对忠诚、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等30多个专题,仅开场白就精心设计160多种,每次写出的提纲都很有特色。至今,他已作报告4200余场,受众达500万人次。

  “崇德行道义满腔热情学雷锋,离休不离志殚精竭虑哺后生。”这是辽宁省军区政治部主任莫国民对他的评价。

  2006年初,鞍山市一些的哥想成立“雷锋车队”,却又怕大家达不到雷锋那样的精神高度,砸了牌子。带着这一顾虑,车队队长李庆良慕名找到余新元。余新元告诉他:“尽自己所能真诚帮助他人,就是对雷锋精神的最好践行。”

  李庆良豁然开朗,又请余新元担任顾问,带着大家一起制定车队章程,定下“扶贫救困,热心助人”的目标,并决定把“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的标语贴在挡风玻璃的正上方。“雷锋车队”成立后,余新元隔三差五前去讲雷锋故事,为司机发放学雷锋手册,鼓励大家学雷锋做好事、比奉献不留名。

  雷锋印记贴在车上,雷锋精神刻在心里。组建以来,“雷锋车队”的的哥们坚持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百余次,成为一张享誉全城的靓丽名片。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4日 07:48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