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拖着病腿的“拼命三郎”

——身边人追忆于海河(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于海河不光是基层信访工作的“救火队员”,他还是农业工作的“拼命三郎”。

  曾任宝清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的赵泽强,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于海河的工作时间。“8时上班,我一般7时到单位,原以为自己来得最早,可没想于局长6时45分左右就来了。”他说,“下班了于局长基本是最晚走的。后来听他爱人说,就算回到家,他也在忙着工作,往往得忙到半夜两点。”

  于海河忘我地工作,那劲头像个“拼命三郎”。他拖着条病腿,像架不知疲倦的机器,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不是在跑项目、下园区,就是在农村解决矛盾问题。白天忙不过来,他就晚上加班加点批阅文件和看材料,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有时休息时间仅有三四个小时。

  于海河大女儿于立雪回忆说,家里的早饭都是6时以前吃,要是那时候父亲吃不上早饭,6时一过手机就开始忙起来,别想再有时间吃了。“爸爸总是忙,一两个月不怎么回家是常事。即使回家了,也是我们都睡了他才回来,我们还没起床他就又走了。在我的记忆中,就从没有过爸爸带我们去哪儿玩,‘工作忙’是爸爸几十年里最常说的三个字。”于立雪说。

  让于海河投入巨大心血的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批复已经是2011年10月,农业部要求2012年项目就要投入使用,4月份就要开始育秧。一期工程要建102栋单个面积500平方米的大棚、一个1200平方米的智能化水稻催芽种生产线。11月份招投标结果出来时,正是天寒地冻。原来只研究农业的于海河开始研究起建筑,四处向人打听冬季开工的可能性。为了不误工期,他带着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和施工单位一起顶风冒雪奋战在工地上。

  每天早上5时,于海河就来到工地了解工程进度,询问施工人员遇到什么困难,协调人力物力,还发动农业局的许多同事加入到工程建设的队伍中。

  “他从来不把自己当领导,经常跟大伙一起,挽着裤腿下田干活,干完活上岸了揉着病腿。”赵泽强说。

  就是凭着这股不畏艰辛的干劲和顽强的意志,于海河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把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成了我省东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1日 13:38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