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报效国家平生志 情牵农民献终身

——身边同事追忆于海河(一)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深入宝清县采访我省优秀共产党员于海河的事迹,听到的、看到的,无一不印证了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是农民的儿子”。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报效国家平生志,三农自有后来人”,这两句他生前写下的诗句,正是他心系黑土、情系农民的真实写照。

  正因为真真切切地“把农民当爹妈”,于海河成了宝清县有名的“救火队员”。在他工作过的五个乡镇,连续十几天、几十天不间断地天天接待上访者是家常便饭。

  这位“农民的儿子”曾有件“时髦事儿”让他的同事记忆犹深。“那时我刚到七星泡镇参加工作,看到于镇长手机上还挂个耳机。”如今已是万金乡副乡长的王丽华,2002年到七星泡镇任团委书记,她回忆道,“当时我想,这个领导挺新潮啊。后来了解到,于镇长手机24小时不关机,接的电话太多了,基本都是各村百姓的电话,经常一唠就是一个多小时。手机都烫了,没办法才弄个耳机戴着。他的电话你随时打他随时接,态度可好了。”

  当时,镇里工作人员中午吃饭是从镇政府楼出来经过一个篮球场然后到食堂。“经常是于镇长正要吃饭,来电话了,他就在篮球场上边走边听电话。我们都吃完饭往回走,看到他还在篮球场上一圈一圈地边走边接电话。”王丽华动情地回忆说。

  于海河心系黑土、情系农民的情怀,不仅体现在接访上,更体现在下访上。他经常主动下访,查找问题、化解矛盾。2009年12月,夹信子镇夹信子村发生一起信访案件,由于干群之间矛盾尖锐,1400多名村民联名通过网络向国家信访总局发送上访信。县委得知消息后,专门召开常委会,议题只有一个:选派时任农业局党委书记的于海河兼任夹信子镇党委书记,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信访问题。

  受命后的于海河第二天就来到夹信子村。于海河装作收毛葱的小贩独自一人从村东头的第一家开始走访。在闲谈过程中,他有意无意地将话题引导到干群关系上。走访了七八家后,于海河的身份才暴露。他坦诚地告诉村民:“我是新来的镇党委书记,你们有什么话,有什么委屈的事,尽管跟我说。”

  几天时间,全村300多户人家,于海河走访了一多半。走访期间,他与村民促膝谈心,把自己融入到了群众之中。经过深入了解,于海河摸清了这个村的情况,对症下药,解决了问题。

  这么多年来,性格内向、不喜欢张扬的于海河,让一个又一个、一拨又一拨的怨气满腹、怒气冲天的上访人逐渐心平气和,让一张张愁云满布的面孔显露出了久违的笑模样,让多少剑拔弩张的村干部和群众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都已经无法确切地统计了。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8日 11:06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