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把帮助别人当成习惯——天津泰达蓝盾集团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邹凌先进事迹之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邹凌身怀仁德之心,始终把帮助别人当作习惯,知恩图报,宽厚待人,无私付出,不求回报,在带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进程中,始终把回报国家、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使命,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优秀公民和成功企业家的道德责任。

  感恩邻里相助 回报家乡父老

  邹凌13岁时,母亲突发疾病去世,父亲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病倒了,家中还有80岁半瘫痪的奶奶。虽然当兵的哥哥、考上大学的姐姐也都想中断事业和学业,回来照顾家庭,但小邹凌却不让哥哥和姐姐放弃美好前程,担忧家里的暂时困难,他勇敢地挑起家庭重担。邹凌的父亲不会做饭,小邹凌只有学着做,有时切菜切破手,有时做饭烫到胳膊,不管生的、熟的都凑合着吃,时常饥一顿、饱一顿。邻里乡亲看在眼里,十分心疼,就轮流帮忙做饭、洗衣,东邻一个饽饽、一个馒头,西家一件衣服、一双鞋子,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牵着邹凌度过了艰难时刻。从那时起,他就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挣好多钱,给这些好人买好吃的、买最好的衣服。后来,邹凌在电影院门前卖瓜子,挣了些钱就想着买些东西给帮助过他的老人们送去。

  长大成人后,邹凌参军入伍,穿上了梦想中的绿军装,在部队的培养下,迅速成长,并立功入党。复员回到家乡,先后在粮食局、文化局工作,后又辞职下海,经商办企业。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回报家乡父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多年来,邹凌和他的企业先后资助大港25个孤儿上学,为大港中塘镇遭受火灾的51户居民捐款,连续10年开展“蓝盾爱心行”活动,每年资助100个以上的困难家庭……

  2008年,邹凌得知村里曾经常接济自己的边大娘病危后,立即联系市里医院,找最好的医生,想方设法进行救治,安排专人照顾。他还特意给边大娘买了一条名牌围巾,亲手给她系上,“大娘年轻时就特别爱美,当时没条件,我就想让她老人家高兴高兴。”边大娘在外当兵的孙子专门给邹凌发来短信:“我要向您学习,学会感恩,在自己以后的人生中多做好事。”

  邹凌的家乡大安村村民韩桂娥的孩子得了红斑狼疮,必须靠药物治疗,巨额医药费让全家背负沉重负担,邹凌得知后不仅过年过节要送去慰问品,而且在日常生活里经常给钱给物,资助他们。韩维玲是从外村嫁到大安村的媳妇,对邹凌这位从没见过面的恩人充满了感激之情,“我公公得了尿毒症,生活也不宽裕,这事儿不知怎地就让邹总知道了,他派人来我们家了解情况,逢年过节送慰问品、慰问金,把东西送到我们手上,真跟活菩萨一样啊。”

  邹凌始终关心大安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常建言献策。专门带领村里60多个党员到青岛莱西市考察新农村建设,学习“村企一体化”建设和沼气开发利用技术。当得知村里要进行整体改造,细心的邹凌专门安排人到村里录像,记录下每条街道、每个胡同的原貌,要给村里人留下宝贵历史资料。

  感恩改革开放 勇担社会道义

  邹凌常说,“是党的好政策引领我办企业,只有党好、国家好,咱的日子才能好,从骨子里我就感党的恩,感国家的恩,要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

  小的时候,迫于生计,很有商业头脑的邹凌就偷着去卖鸡蛋,以此贴补家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邹凌终于能光明正大地卖菜、卖瓜子,通过做生意改善家里生活条件。从此,感恩时代感恩党的情感便在他年幼的心里扎下了根。

  在邹凌心里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好日子,让帮助过他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让身边的同事朋友也过上好日子。1992年,乘着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东风,邹凌有了梦想成真的机会,他毅然辞去公职,下海创业。经过20多年的打拼,他的企业已经从开始时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涉足多个产业、年销售收入60多亿元的集团公司。

  企业财富是社会的,自然就要回馈给社会,这是邹凌认定的逻辑。他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奉献自己的爱心,回报社会。邹凌从报上得知,蓟县花果峪村村民长期出行不便,立即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名义,带头捐资修建了通往山外的“连心路”。邹凌始终不忘部队的培养,一直热心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主动为服役过的部队修建训练场、信息化训练室,帮助复转军人解决就业等问题,坚持与驻地武警部队开展共建,邀请战士与企业员工一起上党课,欢迎新兵入伍、欢送老兵退役、庆祝“八一”建军节,十多年来从未间断。

  著名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拍摄电影《25个孩子和一个爹》时,因市场前景不被看好,筹款困难。邹凌得知这是一部弘扬扶贫济困精神的公益影片后,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毅然承担了全部费用。拍摄期间,邹凌抽出时间到外景地看望演职人员,他没有关注电影的拍摄,而是翻山越岭,访贫问苦,慰问困难户。黄宏后来常说:“邹凌是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他永远把公益看得比利益重,我从内心里尊敬他。”

  自觉做好人 习惯做好事

  走进位于滨海新区大港万象路的天津泰达蓝盾集团总部,悬挂在园区大门上的“走正道、干大事、做好人”九个鲜红大字,格外耀眼。这九个字被邹凌奉为人生信条。

  不走歪路、不发邪财、不贪图安逸、不随波逐流、不抽烟、不喝酒、不去舞厅、不打麻将,这是邹凌始终坚持的做人信条。他对自己要求严格,生活节俭,谈生意赶时间,一袋泡面就是自己的午餐。自己怎么将就都行,就是看不得别人受苦。邹凌说:“帮助别人是应该做的事。当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习惯的时候,就多了一份快乐。”

  在部队时,作为老兵的邹凌爱护新兵,帮助他们写家书、念家信,主动为新兵照相,曾徒步走冰雪路60多里,把免费洗出来的照片及时送到新兵手里,为了表扬他的事迹,部队给他立了三等功。1990年,邹凌刚从部队复员到地方工作,就赶上南方闹水灾,邹凌得知灾情后,立刻捐出全月工资240元。

  张家口市万全县的张建荣大娘,20多年前曾在邹凌部队驻地卖过鸡蛋。2010年初,她被查出乳腺癌,因负担不了高额手术费,万般无奈辗转找到邹凌求助。邹凌连夜把她接到天津,找知名专家为她做手术,承担全部费用,还像儿女般照料她。康复后的张建荣见到邹凌激动地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一辈子都感谢部队培养出这样的好人。”

  无论相识还是不相识,只要看到谁有难处,邹凌都会不遗余力出手相助。有一次,他在毛里求斯机场转机,遇到一名情绪失控、不停与工作人员吵闹的四川籍女工。经了解,这名女工被当地纺织厂解雇,除了一张机票,身无分文,精神受到打击。邹凌立刻上前进行安抚,主动帮助办理有关手续,和同事一起照顾这位女工回国。在北京分手时,专门委托一位同机的民警帮助照看,并把自己身上所有的现金都送给她,叮嘱她要好好生活。

  邹凌走到哪里,助人为乐的事就做到哪里,扶危济困、安老助孤,扶弱帮残、助医助学,一桩桩、一件件,不胜枚举。天津泰达蓝盾集团副总经理贺炯说,“像这样的事特别多,讲上几天几夜,也讲不完。”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9日 10:32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