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清廉公仆许福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许福卿在即将成熟的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资料照片)

  许福卿是获嘉县照镜镇楼村党委书记,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曾是河南省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

  楼村上世纪60年代初人均月口粮不足7.5公斤,21世纪初,全村各类企业达28家,实现产值5.1亿元,利税72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800多万元。2007年、2008年,楼村先后被市纪委、省纪委确定为新乡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教育基地、河南省党风廉政教育基地。2009年,楼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扎根楼村

  许福卿,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一名大学生,因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停办,许福卿从新乡工业专科学校返乡务农。村民知道后都议论纷纷,认为他不会在农村呆下去,他呆在农村不仅屈才,也没奔头。在公社上班的哥哥也准备给他安排工作。当时许福卿所在生产队的队长找到了他,想让他当生产队会计。许福卿有些犹豫:要是接了吧,看看这满眼的荒草坡、盐碱地,从此自己就只能在这里刨食受苦。正在他犹豫不决时,村里的老支书张清林听说了此事,也找到了他。老支书语重心长地对许福卿说:“福卿,你是一名大学生,有文化,按理说,现在你完全可以摆脱穷苦的命运去外面干体面的工作。可是,你看看咱村,看看咱的家人,你不心酸?你真忍心让大家就这样一辈一辈穷下去?”

  老支书一番肺腑之言,深深触动了许福卿那颗赤子之心,他想起了自己经历的旱涝灾害,想起了小时候和叔叔到山西逃荒要饭,想起了村民那苦苦期盼的眼神……是啊,这里虽穷,但毕竟是养育自己的家乡呀,难道自己的家乡父老永远都只能是吃苦受穷的命运?难道我们就不能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这命运?他内心深处已暗下决心:“老支书如此相信我,看重我,我就扎根家乡,跟着老支书,把脚下这片地球修理出个样儿来!”从此之后,许福卿就将自己的命运与楼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廉政模范

  许福卿要求干部队伍严,要求自己和家人更严。他言传身教,带出了一支廉洁奉公、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干部队伍。楼村当之无愧地被确定为省、市纪委勤政、廉政教育基地,成为我省干部、党员受教育的活课堂。

  廉政故事有很多,其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楼村每年春节前都给村农业人口发放福利。2004年春节前,许福卿回家听儿媳在饭桌上随意说了一句:“今年发福利也有小飞(许福卿的孙子)的份了,去年没有,今年有了。”许福卿觉得不大对劲,孙子是非农业户口,不在村上福利发放范围内,去年没有,今年怎么会突然有了?看看确实已经多领到家里的那份福利,他当即放下手中的碗筷给相关人员打电话,询问此事。确认后,他随即通知召开村“两委”会。会上,经过核实,发现除了自己的孙子不该分外,另外还有两人也不符合要求,当即在会上将这三人从花名册上去除,并带头将分得的福利折合成现金交到了村里。另外两个人看到书记家都这样做了,也用现金做了退回。许福卿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模范带头,干部们对许福卿是心服口服。楼村的廉政工作更好开展了。

  许福卿常说,作为领导干部,自己和亲属的一举一动都应倍加警惕,稍不留心就会被别人“照顾”,享受特殊待遇,这样就脱离了群众,脱离群众的事坚决做不得。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7日 04:53 来源:新乡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