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于维盛:带着三件“宝”打拼的农经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古书里讲人寻着宝了日子都是越过越有,东港市椅圈镇农业科技助理于维盛花了大半辈子心血寻摸着的“三件宝”,却实实在在是“赔钱货”,搭人搭时间不说,产出的“涓涓细流”怎么也填不满投入的“无底洞”,而于维盛却乐此不疲——只要能带着群众致富奔小康,值!

于维盛(中)义务传授果树种养管理技术

  第一件宝---院子里的实验棚

  走进于维盛家,院子里的试验棚便映入眼帘,里边有数十种草莓和果树的苗木繁育、栽培、粪肥使用和病害防治试验。于维盛把试验结果无偿转让给农民。这些年光用于试验的费用就花了十多万元。

  椅圈镇马家岗乡的土质适宜草莓生长,可由于技术落后,产出的草莓果小、口感差、产量低,无法形成产业。为了探索适合本地生长的草莓新品种,于维盛在自家试验棚里引进世界各地几十个品种进行对比实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种植管理办法。辛苦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曾在广东、河北等地连续3年没有试栽成功的西班牙草莓在马家岗试栽成功。于维盛总结的“控肥、控水、控激素”的“三控”技术和“两叶一心”技术,不仅使引进的草莓果大、型好、味美,而且单株产量高达1斤6两,当年秋天,他把费杰利亚、玛利亚、图德拉等西班牙草莓苗木向全乡推广,并毫无保留地义务传授种植技术,第二年,全乡万亩草莓增产1000万斤,农民增收800多万元。接下来,于维盛还先后研究推广了“以花定果”、“脱毒栽培”等技术成果,草莓和水果增产幅度达50%以上,仅此一项农民可从中增收数万元。

  第二件宝---房后的优质果树

  于维盛的第二件宝,当属他家房后的那100多棵苹果、梨、桃、李、杏等优秀品种果树了,它们不仅可以为农民搞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而且于维盛还靠它们的收入来弥补试验费用。

  一次,他在北京市场上看到杏梅很抢手,专家说,东北不宜载植这种杏。于维盛偏不信那个邪,花了近千元引进了金太阳和凯特杏苗,在自家房后进行栽培。由于他的精心管理,运用开花期和座果期的肥水、温度控制技术,使棚杏引进一举成功,两年的时间本地区建杏棚200多个。

  第三件宝---西屋的电话机

  第三件,就是西屋的电话机了,他一回来,电话铃响个不停,他“电话粥” 也“煲”个没完,时常吃饭不得闲,晚上睡觉都不得清净,一段段电话打得像电视剧中间插播的广告,好梦都打零碎了。虽然一个月要交二三百的电话费,但是,于维盛就是靠它来获取天南海北市信息,为农民群众服务。

  椅圈镇椅圈村农民于峰投资26万元建了4个高标准大棚,由于技术不行,所栽培的荷兰黄瓜瓜秧枯萎,根部发霉,眼瞅着苗就要烂在地里,一个电话打到于维盛那儿,他马上从30多里外的家里赶到了于家大棚。于维盛凭多年的经验,准确地诊断是施肥过量,赶紧给于峰配制了药剂,并让他立即找人把黄瓜根部薄膜拨开,以加快复合肥蒸发速度。5天后,4个大棚里的荷兰黄瓜全部被救活了,赶在春节前上市,净收入10万多元。

  龙王庙镇马家堡子村刘国春家的万亩果园一年前遭了虫害,一个求助电话打来,于维盛顶着大雨骑上摩托车直奔龙王庙,由于天黑路滑,途中连人带车跌进沟里,将摩托车艰难地推上来后他又继续赶路。赶到果园后,他立刻为果树断病、配药,连夜指导果农操作方法,直到刘国春弄明白了他才离开。回到家中,妻子见他浑身泥水,心里难受极了,于维盛却乐呵呵地说:“不要紧,救下了万亩果树的价值该有多大呀”。就是这一年,刘国春的果园产果9万多斤,收入7万多元,他经常对别人讲:“于维盛这样的共产党员,够格!”

  多年来,于维盛带出的技术员队伍达500多人,经他指导富起来的农民年收入最低都在5万元以上。他先后被团中央、国家农牧渔业部、中国科协、国家科委等机构授予“全国农村学科学用科学青年标兵”、“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农村星火带头人”、“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称号。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4日 00:12 来源:中华先锋网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