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发展纪实:坚持改革创新 增强发展动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正在进行理论实际一体化学习。



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巴尔博士到达县职高“传经”。



达县职高全貌。



达县职高晟达实训基地。

  要在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中绽放精彩,需要的是创新作船桨;对于一所历经沉浮的名校来说,创新的步伐更是永无止息。而达县职高更是秉承着创新的理念一直伫立在州河之滨,历经50年浮沉至今依旧辉煌。

  在达州市,一所西南名校静静依傍在州河之滨,从1963年成立至今,它已伫立了半个世纪。50年前,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达县职高)作为省内最早开办的两所职业学校之一,在众望所归的期盼中应运而生;50年来,它盘踞凤凰山麓,聆听州河低诉,并相继获得国家级重点职中、省文明单位、省校风示范学校、首批全国德育工作重点示范学校、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200多项殊荣。

  据达县职高陈校长介绍,近年来学校在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下简称“国示”)的过程中,注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彰显了经济发展服务功能,在川渝等省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辉煌沉淀50载“国示”创标杆

  对于一所历经沉浮的名校来说,创新的步伐永无止息。达县职高始终秉承着“四个一”(一条心、一口气、一股劲、创一流)的学校精神,以开阔的视野、全新的理念,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在改革中腾飞、在创新中跨越、在发展中示范。

  学校档次不断提升,1997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中,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中,2006年被评为首批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确立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自此,达县职高迈入了中职示范校建设的行列,坚持诚信建设、务实建设、高效建设的理念,在改革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掀起了创新的高潮。

  中职示范校建设两年来,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内务管理示范学校、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等殊荣10余项;年招生2000人左右,培养毕业学生3000多人,就业率达96.2%。

  倾力合办实训基地 校企无缝对接

  好的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改革创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达县职高一度因教学实训场地、设备、师资等条件限制,而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实作实训与顶岗实习问题,专业与产业的结合度不够,学校陷入了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探索,学校开辟了双元主体办学新模式,不断深化了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在原有基地基础上,达县职高新增和优化了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员工互训、资源共享、学生培养上广泛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为进一步推进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应用三个重点专业建设,达县职高与川东晟达工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300万元,兴建了达县职高晟达实训基地,建立了10余个理实一体化工作站、7个生产车间,可同时满足300余名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学生在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实习,形成了教学、实习、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格局。

  目前,学校在全国建立了3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了学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求,有效地实现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和工学结合。

  拓展 强化教师培训 打造高效师资团队

  近年来达县职高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注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用性,采用多种渠道打造师资队伍。通过“五定”,即定方向、定规格、定措施、定内容、定时间,拟订师资培训规划;通过“走出去”,选派教师参加出国、国家、省市各级培训,提高师资素质;通过“请进来”,把外国专家、清华教授和省内外、市内外专家学者请到学校讲学,提高教师水平;通过“坐下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二级培训,狠练教师内功;通过“进校园”,投资80万元全额资助近40名教师攻读教育管理和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并把“硕士研究生班”开办在校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通过“入企业”,派老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

  系列措施为达县职高带来的是一支精英团队。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达县职高现有教职工349人,其中专业课教师233人,双师型教师189人,骨干教师73人,专业带头人16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1人,本科学历教师282人。教师出版专著和编写校本教材30余册,8项教育科研成果分获全国、省、市政府一、二等奖。

  创新 改革培养模式 铸就人才高地

  在改革中,达县职高为适应行业、企业用人需要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已经初步形成了“二元主体,五方联动”的办学模式,构建实施了工学结合“三年四段制”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实施了生成教育视野下的“校企无缝对接”教学模式,探索实践了民主化、多元化、人性化的学分制评价模式,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为提升学生学历,达县职高与重庆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成都东星航空服务公司联合开设了航空服务专业;与内江师范学院联合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大专套读班。

  近几年,达县职高学生100余人次获各级技能大赛一、二等奖,300余人次获省艺术人才大赛一、二等奖,200余人次获全国美术作品大赛金、银、铜奖。2012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项,填补了达州市职业教育在此方面的空白;2013年,参加达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第27、28、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2项、市长奖8项、县长奖11项,居达州市第一名。对口高考,达县职高已连续18年名列达州市前茅,居全省前列;学生就业率达96.2%,众多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精英。

  培养 培育技术人才 服务地方经济

  达县职高对达州市的社会服务性是外界有目共睹的。近三年,达县职高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科技下乡、中、高级技工、劳务品牌和农民工与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培训30余期,培训1万余人次。学校先后被授予“四川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四川农村青年转移培训基地”、“四川劳务品牌培训基地”、“四川劳务扶贫工程示范基地”等称号,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还与达州化工园区和杨柳工业配套园区无缝对接,为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增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达县职高的“国示”工作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被《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相继做专题报道40余次。“固步自封办不出名校。”达县职高陈校长一再强调,常常与其他学校一起交流,互相学习,学校才能更好地吐故纳新,同时发挥好“国示”建设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何三喜 唐一见 记者 王华逸)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7日 00:15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