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带出全国生态文化村

——记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镇赶马河村党总支书记张忠仁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张忠仁(左二)正在听取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意见。

  从全县闻名的“埋汰村”到全国生态文化村,从负债60多万元到村里固定资产1700多万元、存款140多万元的经济强村,从人均收入3000多元到人均纯收入9400元……这一个个变化都发生在通化县快大茂镇赶马河村。“这是因为我们有个好领头雁、好当家人、好村支书啊!”村民于成业说。

  2003年,张忠仁满票当选为赶马河村党总支书记。“老百姓把你选上了,就是信任你,就得为百姓干点事儿。”坚守这样的初衷,张忠仁一干就是11年。这11年,他脸黑了,人瘦了,但却赢得了好口碑。

  他是村里的“当家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涨水就出不了村,下不了田”,这是赶马河村百姓的不堪记忆。张忠仁上任的第一件事就张罗修路。可是当时,村里穷得叮当响,有的村民怕占地赔偿款给不上。张忠仁拍胸脯保证:给不上补偿款就把自家的责任田拿出来。修路没有钱,他自己拿出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圆了村民的修路梦。现在,村里已经修路12公里,实现了村路户户通。

  他是村里的“大能人”。为了壮大村集体收入,他带领村干部经过多方考察研究,确定了“转换资源、利用资源、借鸡生蛋”的发展思路,通过厘清、盘活村集体资产,对外公开发包增加村集体收入。先是发包4000亩的天然林和经济沟,村集体开始扭亏为盈。后来又建起4栋钢架结构日光温室大棚,再转租给村民。现在,该村每年的集体收入都能超过20万元。

  村集体富了,更得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他鼓励村干部带头发展项目,组织村干部先后到榆树弓棚镇、丹东草莓研究所等地参观考察蔬菜大棚、中草药种植等项目,还帮助村干部确定了1到2个致富项目。在他的带动下,村干部家家都有产业,辐射带动100多户村民发展项目。如今的赶马河村,形成了“山地栽松树、山沟养林蛙、平地种药材、庭院搞养殖”的综合立体发展模式。

  他是有名的“小算盘”。为了节省开销,除了水泥路、桥梁工程外,张忠仁提议由百姓自己施工建设,小账更是算到骨子里。建围墙,谁家的院子谁家套;修筑浆砌石、砌边沟拉石头按立方米算钱,瓦工和小工一起算……几年来,仅修建一体化围墙、小流域治理、砌边沟就节省了225.3万元。村报账员冯立华说:“张书记是有名的‘小算盘’,村里花一分钱,他都要盘算半天,像割他肉似的。”

  他是亲友眼中的“死心眼”。当初村里拍卖一片38年的红松林,买的人是他的老同学。本以为看在同学的情分上能给便宜些,可张忠仁说:“电视打了广告,村里百姓也都认定了,不管是谁,少一分也不行!”村里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姜玉臣说:“村里的每一笔钱干什么花、经谁的手、怎么花的,张书记从来不掖着藏着,都是明白账。”

  他是困难村民的“贴心人”。2011年,村民王俊清想搞肉食鸡养殖,可没有启动资金,找到张忠仁,他二话不说,以自家的资产作担保,为王俊清贷款9万元,帮他盖起了鸡舍,现在小王的年收入有10多万元。像这样的事儿,哪个村民都能说出个一两件。

  在张忠仁的带领下,赶马河村发生巨变,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新农村建设标兵村等。张忠仁本人也获得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7日 06:26 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