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内蒙古呼伦贝尔达林台:牧民的好安答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我的根在草原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达林台在向牧民群众了解辖区情况

  达林台,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1982年出生,2000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武警中尉警衔,现任呼伦贝尔白音哈达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兼兼任白音哈达嘎查党支部副书记。

  2007年初,达林台担任白音哈达爱民固边模范村民警村官以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从整顿治安秩序入手,推行“三户一体”联防机制和“三级调处纠纷机制”,建立起47个联防体,建设了草原110报警系统,嘎查治安得到了明显改善。在达林台的积极协调下,嘎查先后建立了便民“爱心超市”和电话室、卫生室、图书阅览室,修建篮球场1处,有效解决当地牧民群众吃水难、行路难、通讯难、上学难和娱乐难,使村容村貌实现较大改观。在此基础上,为60名剩余劳动力找到工作,鼓励无业青年成立了“青年马场”,推出2个典型养殖户,在嘎查建立养牛基地2个,收奶站1处,2012年该嘎查集体经济总值较往年多收入20万余元,人均增收3000元,嘎查牧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如今的白音哈达嘎查路通了,电接上了,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嘎查里建立起“爱民五室”(卫生室、阅览室、活动室、广播室、电话室),牧民手机有了信号,外出有班车,看病有大夫,读书有场所,购物有“爱民超市”……

  沿着古老的海拉尔河,踏入河水蜿蜒的白音哈达,走进炊烟袅袅的蒙古包,在茫茫草原深处,在座座毡房之间,在勤劳善良的牧民中间,近年来流传着一段一位身着橄榄绿的“警官书记”与牧民的故事。“他是咱牧民的好安答(蒙语兄弟)!”牧民兄弟们这样称赞着他们的“警官书记”。他就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白音哈达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兼嘎查党支部副书记达林台。

  嘎查里的“雄鹰”

  白音哈达嘎查位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草原的腹地,现有牧民140户。长期以来,草场纠纷、劳资纠纷和群体性事件以及偷牛盗马案件频发,仅2006年一年,就发生刑事案件3起,治安案件12起,矛盾纠纷33起,严重影响了牧民的正常社会秩序,被牧民称之为“狼窝”,一到晚上,牧民早早地关起门来,每家门口拴只狼狗。

  为彻底根治嘎查治安“乱摊子”,提升群众安全感,达林台充分发挥驻村警务室作用,依托走访活动,将辖区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员房屋位置、人口状况、生产资料,特别是金银饰品、机动车辆等贵重物品以照片形式录入电脑,制作了电子户情档案。针对辖区矛盾纠纷,协调镇政府、派出所、嘎查委员会,建立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小组,健全了“三级三分调纠”机制,采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回访措施,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或萌芽状态。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达林台将易产生治安隐患的“两口一屋”、野外生产作业点作为重点走访对象,定期到采石场、旅游点、渔业点等重点部位登记核查人口流动情况,把辖区140户常驻户分为47个联防体,轮流在重点地段和案件高发部位开展看门望户活动。同时,依托草原110联防报警网络,将野外放牧的群众发动起来,在嘎查周边地带开展巡逻防范,在相对集中的牧点建起了“大牲畜集中管理站”,指定专人饲养和看管。

  2010年7月,经达林台与嘎查两委成员同旗电信公司多方协调沟通,陈旗电信公司为白音哈达爱民固模范嘎查开发了“草原110牧区联动报警服务系统”。群众不但可通过此话机进行一键式报警,而且群众之间接打电话完全免费。 2010年以来辖区群众利用此系统报警25次,求助18次,不仅有效地打击了违法犯罪,也服务了辖区群众。

  2011年,辖区牧民官其格与羊倌崔某发生劳资纠纷,崔某将雇主家200只母羊变卖后卷款搬迁。接警后,他积极走访崔某亲戚、朋友,历时12天,最终在呼伦贝尔牙克石市雅鲁镇找到当事人崔某,并联合陈旗人民法院对双方劳资纠纷进行了调解,羊倌崔某拿到了劳动报酬,牧民官其格也挽回了损失。

  如今,白音哈达嘎查治安状况良好,彻底脱掉了“脏、乱、差”的帽子,现刑事案件发案率与前3年平均值相比下降85%,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57%,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牧民群众的“长生天”

  2012年年初,达林台在走访中了解到,辖区奶价普遍偏低。他及时与协会负责人一起找销路、想办法,充分发挥“奶牛协会”作用,先后在嘎查引进了伊利、三元、雀巢等3家大型牛奶收购企业,建立了奶牛平台,从而减少了收购中的中间环节,为奶户增加了收入。

  “两个文明必须同时抓”。达林台想法设法丰富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关爱群众的身体健康,依托警务室平台,相继在警务室建立了“爱民四室”,即:电话室、卫生室、阅览室、活动室,并与陈巴尔虎旗人民医院达成共建协议,定期在嘎查开展义诊活动。

  2011年,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旗委组织部率先在白音哈达爱民固边模范嘎查推广应用了党员远程教育、科学文化信息、农家书屋等资源“一体化”工程,使牧民群众能够就近、集中获取网络信息、接受远程教育、阅读电子书籍。同时,他以警务QQ群为载体,积极为牧民群众提供科、教、文、卫、体、法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进一步拓宽了群众信息渠道,使牧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各类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

  由于嘎查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备,嘎查原自来水供水设施周围无隔离设施,受生活垃圾、牲畜粪便等污染,2010年底,经旗卫生部门检测,白音哈达嘎查群众饮用水中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对此,达林台及时反馈民意,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了情况。旗政府在嘎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拨付专项资金67.5万元。2011年4月底,该工程顺利竣工验收,嘎查牧民从此喝上了“干净水”和“放心水”。

  2012年,达林台针对嘎查活动室书籍种类单一、实用技术书籍少,与嘎查领导积极向上级汇报,旗文化局最终将 “草原书屋”试点设立在白音哈达嘎查,调拨了价值10万余元的实用图书5000册。2013年,达林台每季度定期主动向群众述职和汇报工作,并邀请旗乌兰牧骑演员为群众献上了一场丰富的文艺大餐。

  新牧区建设的“领航员”

  白音哈达嘎查隶属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白音哈达苏木,是一个以纯牧业生产为主的传统嘎查,2007年以前,这里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贫穷落后,且侵财案件高发,酗酒赌博猖獗,加之嘎查与外界缺少沟通、通信设备又比较落后,始终摘不下贫困的“帽子”,穷困潦倒的生活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当地牧民一大心病。

  “只有群众富裕了,才能谈得上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为此,达林台积极本周各方,想法设法扭转嘎查落后面貌。2009年8月,达林台动员78户牧民成立了白音哈达嘎查“奶牛协会”,具体负责奶牛改良、鲜奶出售等工作,既提高了奶质和产奶量,又保证了牛奶的价格,辖区每户牧民年增收800余元。

  2010年冬季,达林台协调嘎查委员会为群众垫资从齐齐哈尔购进廉价草料1200余捆,帮助群众度过雪灾难关。2011年初,他与嘎查领导再次从旗扶贫办一次性争取到扶贫基金30万元,为嘎查牧民春季接羔保畜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在他的努力下,2009年全长6.2公里的水泥路修通了,一座耗资50余万元通信塔建成了,群众行路难、通信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一系列惠民、利民的举措,使嘎查牧户由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人民币,逐年递增到了3000余元。但是人均3000余元的年收入,也只能达到温饱的水平,距离牧民生活富足、衣食无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近年来,随着呼伦贝尔草原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前来嘎查旅游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达林台深思熟虑之后,决心带领群众在旅游业上大做文章。为此,他把辖区十几名无业、经常酒后打架斗殴的年轻人召集在一起,向他们提出了组建青年马队供游客观赏的建议。

  在他的鼓励下,2011年5月,白音哈达嘎查第一个牧民自己的企业“巴彦哈达青年骑马场”正式成立,达林台又带来专业人士对青年马队进行品牌包装,借助电视、广播等媒体做起了广告宣传,还与呼伦贝尔市3家旅行社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稳定了客源,帮助青年马队逐渐走上了正轨。如今旅游季节月纯收入达到了8万余元,并且,青年马队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嘎查群众纷纷办起了以草原特色餐饮、娱乐、住宿为主的经营项目,使嘎查群众由年人均收入递增到7000余元,草原人民真正过上了富足的幸福生活。

  春华秋实。2009年,达林台被呼伦贝尔市评为“十大杰出青年”, 2010年被陈巴尔虎旗旗委评为“全旗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年1月,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模范民警村官”,2011年7月被中共呼伦贝尔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11年初,他所在白音哈达爱民固边模范嘎查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等五部委评为“2010年全国先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2011年7月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达林台被呼伦贝尔市市委评为政法系统“爱岗敬业模范”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6日 03:31 来源:人民网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