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全国文明村里的领头人尹相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崇仁村隶属于泸水县老窝镇,全村800多户,3300多人。今年3月,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这份荣誉的取得,与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相明分不开。担任村干部十多年来,尹相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一个小山村的华丽转身。

  崇仁村七组是村委会所在地,也是崇仁村老年人最多的。在村子中央,有一个专门供老年人休闲打牌的场所,每天午饭后,四张石桌总是坐满了打牌的老人,这些老人有的已90高龄,有的正值古稀之年。这个老年人休闲场所是2003年经当时的村委会主任尹相明提议建设的,而在此之前,老人们只能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散坐在公路边,不仅不安全,还得看天玩牌,下雨或是天晴都不能玩太长时间。李光赵老人告诉记者,自从建起了这个休闲场所,老人们无论雨天还是晴天,玩牌都不受影响了。

  与建设这个老年人休闲场所同步进行的,还有崇仁村冲家河上的石拱桥。冲家河全长约50多公里,是流经崇仁五个自然村的一条小河。平日里河水流量不是很大,可每到雨季水大量就会大增,河水上涨。由于冲家河流域的大部分村民大都居住在河的东岸,但是土地、放牧场等又在西岸,一直以来群众都是淌水过河劳作。尹相明清晰的记得,从80年代到90年代,河水暴涨过三次,冲毁了不少庄稼,先后夺走了八个村民的生命。

  在没有资金、没有项目支撑的情况下,尹相明带领村两委班子,亲自设计桥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崇仁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唐金荣当时是村委会副主任,他告诉记者,建设这些桥的时候,哪里最危险,他和尹相明就出现在哪里。“我跟他(尹相明)说,修这些桥,老百姓不能出事,要死也是我们两个死”。回忆起当时建桥的场景,唐金荣有些激动。

  在尹相明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从2001年到2007年间,先后有6座石拱桥架在冲家河上,群众出行劳作的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以前每年水一涨要冲一两个人,修起以后这两年没有冲过了。”村民王汝贤告诉记者。

  尹相明是2000年进入村委会的,那时他还不到50岁。在随后的几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中,他一次次当选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为一肩挑。在他的带领下,11年间,崇仁村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观,而其中的每一个变化,都离不开尹相明的全身心投入。

  从村子入口处到村委会有一段陡坡路一直很难走,村民进出办事很不方便。“白天让妇女到河边捡那种大小一样的鹅卵石,到晚上我们又派拖拉机去接”,尹相明说。就这样,尹相明带领村民苦干十五天,男劳力打台阶,女劳力捡石头,硬是把它建成了水泥鹅卵石台阶,整个工程的施工没有花去一分钱的施工费。尹相明还自己动手安装钢筋栏杆,为此,他的脸部还被灼伤,整整二十多天才恢复。

  麻地河自然村通组公路是国家整村推进项目,总长1700米,于2010年12月开始施工建设,当时国家投资的12万项目资金仅仅只能购买水泥和沙子。尹相明发动村民,采用投工投劳、分段包干的方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不到20天,就完成了路面的铺设。

  “1700米长的路,没有任何机器,老百姓手工(筑)了十九天。”站在平坦的水泥路上,说起当时的建设场景,尹相明脸上流露出的是对村民们的敬意,以及深深的自豪。在国家的大力支持、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以及村民的投工投劳中,崇仁村目前已经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和林权改革的实施,崇仁村与许多地方一样,出现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三年前,村民杨继荣的父亲去世,因为原先的祖坟墓地已经用完,无法安葬,只能安葬在家门口的菜地里。随着土地的承包到户,像杨继荣家一样只能将亡人安葬到承包地里的现象在村里很普遍。而一些外地迁到崇仁村居住的人,如果与本地邻里关系处理不好,人死后常常面临无法下葬的尴尬局面。尹相明告诉记者,崇仁村每年死亡人数大约20多人,如果按照每人占地10平米计算,一百年之后崇仁村就因为修建坟墓而占用3万平方米的耕地。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让尹相明想到,要建设一个集体公墓,这一提议也得到全体村民的一致同意。

  “不同意的没有,没有收到反对的,他(村民)说即使我们家现在有墓地,但毕竟有限,所以每个人都在我们的意见表上签了字。”尹相明说。

  村民集体公墓选址与村委会的直线距离不过2公里,墓地涉及9户村民的自留山,涉及的农户都自愿让出林地建集体公墓。公墓前期规划面积约为50亩。为了杜绝抢占、多占墓地的现象,不准村民们预制建坟,不允许自由选择地块,要按照死亡先后顺序规律安葬。

  尹相明说,公墓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经过初步测算,仅仅公路建设就需要30多万元资金。整个公墓的建设大约需要120万元左右。目前,村委会已向县民政部门提出项目建设经费申请。

  在村委会当干部,只要想干事,愿意为群众办事,就总会有干不完的事,十多年间,遇到家里农活忙,村里事又多,乡里要开会,几件事碰到一块儿的时候,尹相明也发过牢骚。而这个时候,妻子张菊杨给了尹相明默默的支持,“家里的事忙不过来,就请几个零工做,乡里开会你不去,那你还当这个村干部干什么,你怎么跟群众交待政策。”比尹相明小一岁的妻子和记者聊起她跟尹相明说的话。尹相明说,这么多年来,妻子对他的工作从没有一句怨言。

  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一切从群众需要出发,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在对尹相明的多次采访中,这“三个一切”是记者感受最为深切的。今年已是61岁的尹相明,腰板依然挺得很直,说话依然那么干脆利落,对党的政策的理解依然那么深刻。他常说,作为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的生活而活,而要为社会、为群众多做些事情才有意义;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按照党章要求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我们的所做所为应该顾全大局,为人民群众着想,为人民群众办事。

  如今,崇仁村先后获得了省级和谐文化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还被评为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尹相明个人也曾获得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优秀个人、怒江州首届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6日 03:24 来源:云南网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