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浙江边防王振:忠诚守护大爱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资料图:指挥渔港内打击犯罪。郏策 摄

资料图:指挥渔港内打击犯罪。郏策 摄

  人物简介:王振,男,浙江金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76年6月出生,1994年12月入伍,2002年援藏,现任浙江公安边防总队大麦屿所教导员,武警中校警衔。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被省厅、总队和支队表彰为“优秀共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警官”,部局、总队“主题教育优秀教员”,2011年度台州“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

  从警20年来,王振把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都留在了祖国的边防,无论是雪域边关,还是东部海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行动践行着“忠诚”的深刻意义。部队,是他心中永不熄灭的灯火,指引着他前进;群众,是他二十载坚守的牵挂,让他不离不弃。他是走村串户的爱民模范,是群众满意的戍边卫士,是困难儿童心中的好“爸爸”……

  平凡岗位忠诚照耀爱民小事

  辖区群众在民警的心中有多重,民警在群众的心中就有多重。辖区里有2名困难儿童,因为父母生患重病或亡故,生活困难,面临失学。王振了解情况后,就瞒着妻子,每个学期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她们,鼓励她们安心上学,两年来从未间断过。

  王振在台州边防支队石塘边防派出所任职期间,他在这个所的后院里专门经营了联系辖区困难群众的“边防菜篮子”。每年菜地丰收的时候,他都会带着民警,扛着一筐筐蔬菜,送到辖区困难户、外来务工人员家里。小黄泥村林老伯身患严重的肾病,儿子在一次海上事故中遇难,一个女儿也病故,孙子又在外念书,自己与老伴相依为命。每次王振给林老伯送菜时,都会多拎一壶油、多扛一袋米。

  生死时刻忠诚塑造铮铮铁骨

  “忠诚就是在群众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王振始终牢记着新兵连的老班长对他讲的话,而他也是这么做的。在群众危难时刻,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先后扑灭了各类大小火灾,更是与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郭文标一起,参与救援海上遇险群众。

  2009年的一天,台风“莫拉克”凶猛肆虐,狂风挟着巨浪将石塘镇小箬村的一处码头撕开了一个缺口,而数米外就是一座油库和制冰厂,里面分别贮存着大量柴油和液氨,这些物资一旦泄漏将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起火爆炸,对于附近村民来说,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面对这一危机时刻,正当战友们为如何开展救援而发愁,王振召集了官兵说:“战友们,情形十分危急,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趁着台风间隙,跳下海用沙袋堵缺口。我去堵,你们快去疏散附近的群众。”说完他带头跳入了海中,由于当时海面上仍然风大雨大,混浊的海浪一次次无情地拍击在他身上,海里的岩石如刀锋一样割破了皮肉,海水犹如一把把食盐撒在伤口上,让人感到巨痛,但他顾不上这些。在他的带领下,官兵们没有一人退缩,反而越战越勇,奋战整整3个小时,终于成功地封堵住了缺口,保住了村民的安全。台风过去,在群众的一片感谢声中,他微笑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生命禁区忠诚诠释军人奉献

  “既然愿意来到藏区,就不会在乎什么,因为,我是一名军人”。2002年,王振积极响应公安部边防局号召,援藏到西藏边防总队阿里普兰边防检查站,那是一个西部边陲小县城,平均海拔4500多米,缺水少电,常年积雪,所以藏地的人们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来形容当地自然环境的恶劣。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测试:如果平躺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位置,就算一动不动,也相当于内地肩负着40斤的重物。而王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守就是三年。他说:“真正的边防军人,就应该到祖国最艰苦的边疆去。”

  援藏期间,妻子两次住院,王振都因离家较远、各类安保任务繁重而无法照顾,甚至孩子幼儿园的亲子活动,都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内心的愧疚常常折磨着这个铁打的汉子。但他深深的知道自己的职责,他常说:“他会用忠诚和坚守,守护着对亲人的眷恋和爱意。”

  痛苦抉择忠诚铭刻含泪坚守

  其实比起外部条件来,那时更折磨王振的是内心对亲人的愧疚。就在他进藏不久,他的父亲被查出患了胆管细胞癌并已到了晚期。弥留之际,所有亲朋好友都赶到医院的病房里,但老人迟迟不肯闭眼,因为老人对远在边疆的儿子还有一份牵挂未了。当母亲含着泪,花了半个多小时才拨通了王振所在单位的卫星电话时,任他再哭喊着叫着“爸爸、爸爸……”,却再没能听到父亲与他诀别的声音。后来,母亲告诉他,父亲听到了他的声音,他是流着泪带着遗憾走的。

  为了不影响工作,王振没有把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任何人,那段时间他白天坚持和往常一样训练、执勤,晚上就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一边偷偷地哭,一边深深的自责。问他后不后悔?他说:“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这是他不得不做的事!”

  决战狂浪忠诚展现老兵风采

  2013年10月6日,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对台州玉环县大麦屿街道造成严重影响,受天文大潮影响,上午9时许,大潮推动着海水涌过海堤倒灌进大麦屿港区,形成激流涌入街区。因为紧靠海港,受灾最为严重的大麦屿社区遭遇了10多年未见的场景,整个社区都被四溢的海水吞没。

  6日中午12时40分,在街道防台部署会上,王振当着街道工作人员和全体村干部的面立下军令状:“哪里的防台任务最重、最危险,就把哪里交给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匆匆吃完中饭的王振,便又带着边防30名防台突击队员出现在险情最为严重的大麦屿渔业码头。为了激励大家士气,年近40岁的王振一边喊着口号,一边与战士一起装沙袋、扛沙包,一点也不输给年轻战士。双手被磨破了皮,他就扒掉破皮继续装沙袋,脚上磨出了水泡,他哼都没哼一声继续冲。因为他知道,突击队员的体力已接近极限,但“菲特”和天文大潮不会给你休息的机会,早一秒钟完成任务,突击队员就能早一分撤离危险地带,而辖区的居民就会多一分安全。终于在堆砌了沙袋后,构筑内外两道防浪堤的任务完成了,而王振却如掉进水中一般,分不清到底是汗水还是雨水。见到此情此景,大麦屿街道办事处主任陈绪统感叹道:“居然有这样拼命的干部,部队的作风就是不同!”

  晚上9点,由于渔业码头的风浪太大,配套的防台防汛设施根本无法应对,就连下午官兵筑好的堤坝也出现了一处缺口,肆虐的海浪通过缺口直扑沿堤居民的家中,而在另一处重要低端,涨潮带来的水位上升已漫过堤坝向沙袋墙袭来,而此时真正的大潮还没到来,沙袋墙急需再次增高……而这时早前运来的整整20吨沙土都已经用完了,离大潮来临的时间不到1个小时,临时调卡车外出运土已来不及,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就地取材,到港区内的沙场抢运沙土,但谁都知道真正的大潮正一步步逼近,还有谁敢不计个人安危往上冲?还有谁能在不到一个小时内从800米远的沙场内抢出足够封堵和加高所需的沙土?

  这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边防的,跟我来!”王振振臂一呼,第一个跳出沙袋墙,紧接着10个桔黄色的身影跃了出来,翻过沙袋墙朝着沙场冲去。11道桔黄色像11道光芒照亮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因为沙场内积水较深,一名新战士滑倒在地,王振一把扶起他继续向前冲,所有官兵都明白这是在和台风赛跑,是拿自己生命进行的一场“豪赌”,赢了大麦屿社区就保住了,输了什么都没有了。看着11道奔向港区沙场的桔黄色身影,社区干部感动了,紧跟着边防官兵的脚步送来了大量麻袋与铁锹,并调来一辆拖拉机帮助抢运沙袋。

  今年,王振所在单位台州边防支队大麦屿边防派出所被确定为公安边防部队群众工作先进事迹报告会候选集体,他本人成为公安边防部队“感动边疆”人物候选人和公安边防部队群众工作先进事迹报告会候选人,面对众多的荣誉,王振说:“我只有将上级和群众交给我的事情办好,我才对得起这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2日 02:34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