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让病人走最短的路看完病”——记医疗建筑界的“梁思成”黄锡璆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黄锡璆展示他出差时所画的速写。新华社记者 李鑫摄

  走进他的办公室,你通常会看见这位白发老人埋首于厚厚的书籍中,面对铺满办公桌的设计图纸悉心描绘着。办公室的一角,一个“随时待命”的拉杆箱,已跟随他四处奔波30余载。身披各种荣耀,且已年逾古稀,仍耕耘在设计一线……他就是国机集团所属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医疗首席总建筑师、被誉为医疗建筑界的“梁思成”——黄锡璆。

  “让病人走最短的路看完病,是我搞设计最大的原则”

  提起黄锡璆的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及他主持设计过的医院——从我国医院建筑的经典之作广东佛山医院,到2003年非典时期的北京小汤山医院,再到北医三院眼科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长沙中心医院、河北省第四医院等等,去过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走进北大第一医院新建成的内科病房楼,地上五层,地下三层,建筑不算高也不算大,却在设计建造上处处体现出人性化:无障碍的电梯、电话和配有扶手、专门设计的水池、马桶,都大大方便了行动不便的患者。而走进这里的普通病房,明亮、舒适、方便是给人最突出的印象。连接内科病房楼和门诊楼之间的地下通道,两台电瓶车来回穿梭接送,省去了患者徒步的辛苦。

  “让病人走最短的路看完病,是我搞设计最大的原则。”在黄锡璆看来,医院空间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看病是否便捷流畅。科学安排医流、人流、物流,才能畅顺院内交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生病人的紧张情绪,缓解医患关系。

  “过了几十年再看,黄博士的设计仍然是世界领先,尤其是一些细微之处的设计,见真情、见水平。”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董事长丁建用“可持续”来概括黄锡璆的设计。

  不唯经验图纸论的实践大师

  在做各种项目时,黄锡璆从不唯经验、书本、图纸是论,总是要亲赴一线,双向了解病人看病、救治、诊疗的全过程。在他看来,医院建筑设计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在一线做项目,才能真正了解医院的现实,接触真实的情况,掌握一手材料。

  2003年,中国中元承接设计小汤山医院,上级要求3天3夜完成任务,但黄锡璆认为这样短的时间内建成的医院不足以在隔离、通风、防止交叉感染等方面达到烈性传染病医院的标准,将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我感到肩上责任重大。”作为一名科学技术工作者,黄锡璆坚持原则,顶住压力,同时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每天都奋战在第一线。经过7天7夜的努力,工程交付验收。严格的空间区分,杰出的通风系统设计,专业的医用垃圾处理……小汤山医院收治的680名非典病人得到有效治疗,1200余名医护人员无一感染,做到了零死亡、零感染。

  至今,黄锡璆主持设计120多所医院,指导设计130多所医院,是很多国外知名设计师整整一生作品量的5~10倍。凭借对中国现代化医院的卓越贡献,黄锡璆荣获中国建筑学界的最高荣誉奖——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

  面对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医院建筑以及各种纷至沓来的荣誉,黄锡璆从不居功自傲,也没有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而是以年过七旬的高龄仍奔波在建筑设计一线:“医疗设施建设大有可为,我这辈子能把这一件事做好,就知足了。”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6日 09:4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