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时代先锋】蔡红霞:把失落的尊严还给病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蔡红霞(右三)与战友分享获奖后的喜悦。朱民 摄(新华社发)

  瘦弱,清秀,慢声细语,笑容可掬。

  北京军区二六一医院精神病科门前,轻轻地拥抱,柔声地叮嘱,恋恋不舍地挥手。

  “送每个病人康复出院,是我最幸福的事。”放下挥动的右手,这个外表看上去纤弱的女子,眼角泛起泪光。

  她叫蔡红霞,二六一医院精神病科总护士长,从事精神病护理已经整整30年,用博大的爱心和精湛的技术,帮助万余名精神疾患人员康复回归社会。8月24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接见了蔡红霞,亲自为她颁发了第四十四届“南丁格尔”奖章。

  亲自试药
  “我们受点委屈算啥”

  在蔡红霞的头上、胳膊上,都有清晰可见的伤疤。“这都是病人动手留下的纪念,没什么大不了。”蔡红霞轻描淡写。

  天天和病人打交道,而且一干就是30年,个中的酸甜苦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医护人员经常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各种攻击和人身伤害。有一次,蔡红霞正在给一名女病人喂饭,突然,后面排队打饭的一个男病人扑了上来,一把把她摁在桌子上,揪着她的头发使劲往桌上磕,幸好其他工作人员反应迅速,才把她抢了出来。

  这一次,蔡红霞被打成了脑震荡,躺了三天才能下床。可稍稍恢复,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病人精神失常,我们要有理智。”面对病人的无故打骂,蔡红霞总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她常对医护人员说:“精神病人是弱势群体,医护人员关心爱护他们,既是对病人生命健康负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我们受点委屈算啥!”

  精神病人和正常人不同,正常人服药后如果觉得不舒服,会及时向医生提出,而精神病人要么不吭声,把一切都藏在心里;要么比划半天说不清楚,即使说了,有时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由于病人人为停药,常常导致疾病复发。

  为走进病人的内心世界,了解病人服药后的真实感受,蔡红霞经常把自己当“病人”,感受精神类药品对身体的影响。

  有一次,蔡红霞不顾白细胞长期偏低的身体状况,尝试着服用了2片氯硝安定,谁知在下台阶时,双腿发软摔了一跤。通过这次亲身感受,她找到了病人有时无缘无故摔倒的根源。她要求护士们对服用此类药品的病人多加关注,夜里上厕所时要派人搀扶。从此,病人夜里摔倒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

  接着,她又先后两次尝试着吃了其他一些药品,并把身体上出现的呕心、困倦、心慌、肌肉松弛等感受记录下来,然后反复提醒值班护士,当病人出现药物副作用时,一定要及时报告医生,有针对性地服用对抗副作用的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30年来,蔡红霞先后有7次改行、调动和进机关的机会,但她放弃了;30年来,有28个春节她是在病房内照顾病人。她说:“护理工作就是我的事业,在这个平台上我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洞悉病人心理
  “尊重比同情更重要”

  “谁愿意生病,摊上了已经不幸了。”蔡红霞经常对医护人员说:“别人可以不管病人,但我们医护人员不能把病人推之门外,这不仅对不住自己的良心,更有违职业道德。”

  受世俗观念的影响,精神病人容易受到人们的歧视。“精神病人是人,尊重比同情更重要。”30年从事精神疾病护理,洞悉病人心理的蔡红霞要求护理人员,要时时处处维护好病人的尊严。

  有一年大年三十中午,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沉浸在喜迎新春的欢乐气氛中。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患有精神病的小女孩,被地方福利院工作人员送到了医院。

  衣服上有好几处破洞,头发凌乱隐约有虱子爬动,目光呆滞,像木桩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第一眼看到小女孩,蔡红霞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楚。她当即准备好热水,帮女孩洗了个澡,然后换上了干净的衣服。

  可是,女孩头上沾满了虱子,咬得她不停用手去挠。虽然用药进行杀灭,但虱子太多,怎么也灭不干净。迫不得已,蔡红霞只能给她剃光了头发。

  病友们见一个女孩剃了光头,哄堂大笑。女孩沉默几分钟后,开始放声大哭。

  精通心理学的蔡红霞知道,女孩虽然患病,但天生的爱美意识,让她感觉受到了伤害,只有维护好她的自尊,才能控制好病情。

  蔡红霞劝走了看热闹的病人。然后和颜悦色地对女孩说:“阿姨过两天给你买个帽子,你戴上肯定很漂亮。”几句安慰,让女孩的情绪稳定下来。

  初二早晨,连续值了三天班的蔡红霞下班后,没有回家就急忙坐车去了商场,可商场要到中午11点才开门。寒风中,她守在门口,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为小女孩挑选到了一顶大红色的绒线帽。

  紧接着,蔡红霞又返回病房,亲手把绒线帽戴到女孩头上,女孩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医院政委张冠军感慨:“蔡红霞为病人付出的爱,已经融入了她的血脉,成为了一种习惯。”

  创新临床护理
  “紧跟时代医疗发展,紧贴病人需求”

  走进精神病科工娱治疗中心,仿佛来到了一个艺术创作的殿堂。楼道内两边墙上,挂着病人创作的一幅幅书法绘画作品;学习园地栏目里,贴满了病人的诗词、人物素描;手工创作室里,摆满了各种刺绣、陶艺、编织等工艺作品。

  院长胡敏告诉记者,由蔡红霞创建的全军首个多种辅助性康复娱乐工娱治疗中心,分别设立了手工制作、陶艺泥塑、厨艺操作、音乐治疗和舞蹈艺术等8个治疗室,通过让病人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和手工创作,有效驱除了心理阴霾,提高了适应外界环境能力。

  普通的护理岗位,不凡的创新成就。今年4月,精神病科教学室内,来自北京10多家精神专科医院的40多名护理专家,现场观摩蔡红霞主持的多媒体教学查房。

  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护理专家的目光?组织安排这次活动的北京市护理协会秘书长李春燕称赞说:“蔡红霞探索的这一独特的查房模式,对精神病合并多种躯体疾病开展联合护理会诊,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常见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具有高复发、高自杀、易致残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病人呈逐年增多趋势。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抑郁症患者超过2600万人。

  为攻克这一难题,蔡红霞进行了艰辛探索。许多护理人员心里产生了怀疑:“做学问、搞科研是医生的事,护士只要做好打针输液等基础性临床服务工作就行了,还能在科研上搞出什么名堂?”

  “病人把生命健康交给了我们,为病人负责是医护人员的共同责任。”蔡红霞迎难而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从生物、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探索为每个病人建立个体化的服务流程。

  通过4年的创新探索,“抑郁症护理流程效果观察研究”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对抑郁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做法,在全军精神疾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交流,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作为精神科护理人员,仅有热情还不够,还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蔡红霞深有体会地说:“只有紧跟时代医疗发展,紧贴病人需求,才能更好地去服务病人。”(记者 冯春梅)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8日 04:36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