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山东省高唐县高级农艺师杜立芝 为农土专家 爱农女汉子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杜立芝(左一)进麦田查看小麦粒重。资料照片

  她笑言,自己是“土专家”,是在泥土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她还说,自己是“女汉子”,农田里男人干的事,她也能干。28年记了50多本共计300万字的日记,各种摘抄资料摞起来足有一人多高。她就是山东省高唐县高级农艺师杜立芝。如今已是县农业局副局长的她,至今仍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杜站长”。

  (一)

  1992年,蔬菜大棚在高唐刚刚兴起。这年冬天,杨屯乡侯桥村一个大棚户拿着黄瓜秧心急火燎地来到农业局,满怀希望地向杜立芝咨询为啥黄瓜叶边变黄。这把杜立芝给问蒙了,她红着脸答道:“我不知道。”大棚户悻悻离去。

  这让农校出身又从事农业技术指导的杜立芝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能为群众服务,老百姓要我这个技术员干什么?”

  她暗下决心,要尽快掌握大棚蔬菜栽培技术。于是,她白天进大棚,晚上看专业报刊,写心得记笔记。杜立芝的爱人朱东水回忆说:“那几年孩子小她顾不上,白天下村,晚上学习,笔记写了一大摞,骑坏了3辆自行车,两辆摩托车,经常连续10多天工作在大棚里……”

  1993年,姜店乡尚官屯村新建的50个冬暖式黄瓜大棚里的瓜苗不知得了什么怪病,不等移苗就枯死。杜立芝火速赶到出事大棚,很快找到了病因:大棚盖了劣质薄膜,遇热分解释放毒氯,引起黄瓜死苗。她的诊断引起了部分薄膜经销商的记恨,他们从外地请来专家诊治,给农民开出药方:温度过低要提温。杜立芝的药方恰恰相反:放风降温排毒。结果,提温的大棚死苗愈演愈烈;降温的黄瓜苗有了生机。保住苗后,再换上优质棚膜,这些棚户当年平均每户赚了六七千元,一下收回了成本。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都服她。

  后来,老百姓发现,杜站长问不倒了,药方一用就灵,杜立芝成了“农技通”。老百姓都说:“杜站长的一个技术‘小妙招’就能解决俺们增收致富的‘大难题’”。而杜立芝说,“当共产党员就要有为群众服务的‘金刚钻’,才能把群众的破碗锔成致富的好碗。”

  (二)

  这是杜立芝普通一天的行程——早上8点30分出发,先后到3个乡镇,走过9个村,200多里路。20多年里,全县的700多个自然村她跑了一大半,行程两万多公里。“只要是种植户需要的地方,便总能见到杜站长,这让俺农民种起田来特别踏实。什么病啊灾啊,都不怕哩!”尹集镇前花园村王可辉说。

  而老百姓感恩的方式是经常往杜立芝的办公室送蔬菜。“也没别的,杜站长帮俺种菜,俺种出的第一筐菜得给她尝尝鲜。”尹集镇唐洼村村民王建强感激地说。

  2002年秋,杜立芝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尹集镇王花园村的大棚户王振广送来8个10多斤重的大南瓜,一字排开的南瓜上刻着几个字:“祝杜站长天天快乐”,字是他在两个月前南瓜刚挂果时刻上的。王振广1年前建了两个冬暖式黄瓜大棚,不懂技术的他几乎天天给杜立芝打电话,请她过去指导选种、育苗、嫁接……这一年,王振广收入2万多元。

  “满满的两箱子荣誉证书都不及这几个南瓜,不及老百姓从心里对我的认可。”杜立芝说。

  而在农民那里,杜立芝好像无所不知。一位农民说,杜站长,你知道这堆麦子有多重吗?过秤怪麻烦,你给约摸个数,我就卖了它。“就是信她,她从不坑咱老百姓。”

  杜立芝常说:“我从农村长大,工作又和农民打交道,我和农民有感情;我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献给像我父母一样的庄户人家,为他们做点实事,心里踏实。”

  (三)

  县农业局原有一个技术热线:12316。因为电话大多是找杜立芝的,后来局党组干脆把热线电话改名为“杜立芝热线”。

  其实何止这一部热线,她的手机和家庭电话都成了技术热线。一年下来,她光电话就要接7000多个。现在,杜立芝每天接二三十个农民群众打来的电话。老百姓们经常对杜立芝说:杜站长你可别换号码,换了俺们就找不到你了。

  杜立芝今年50岁了,农民们发愁:“要是杜站长退休了,俺们遇到问题可咋办呢?”县农业局局长唐文生说:“杜立芝是我们农业科技人员的骄傲,我们要发扬‘杜立芝’ 精神,打造‘杜立芝’品牌,培养更多的‘杜立芝’”。农业局又有了“杜立芝团队”。

  杜立芝则说:“作为一个技术员,我们的心在田间,作为一名党员,群众就盼着我们在农村生根发芽。我们自应多进两家门,多说两句话,多跑两步路,多解两个题。”

  “杜立芝是一个平凡的科技工作者,做的是为农服务的平凡事。但她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对群众一片真情;在为群众服务中为党解忧,对党一片真诚。”聊城市委常委、高唐县委书记刘春华说,高唐县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开始像她一样走向为民服务第一线,用汗水谱写真情,用服务感动百姓。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2日 05:39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