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边陲警营有面鲜红的旗帜——记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公安消防大队教导员赵亚兵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赵亚兵在检查消防车辆抢险器材 记者夏巍峰摄

  十八岁时,他带着青春的梦想,骄傲地走进军营。

  十八年后,他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座右铭,成为更多人心中的模范。

  赵亚兵——一名黝黑的东北汉子,深深扎根在消防部队,用大爱、大智、大勇挥洒着青春与热血,在边陲小城竖立起一面鲜红的旗帜。

  赵亚兵,市公安消防支队绥滨县消防大队教导员,曾被黑龙江省消防总队评为“优秀党员”,并荣立过个人“三等功”。今年10月,赵亚兵获得省文明委颁布的“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称号。

  岗位上的“冲锋员”

  “要当好一名消防警官,一名合格的中队长,就要政治素质、军事素质过硬,就要扎根于兵心、以实际行动作表率。”这是赵亚兵经常自勉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干部,赵亚兵深知对官兵的教育是部队建设的重头戏。工作中,他千方百计认真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教育任务,保证教育效果。为了上好党课、条令条例等教育课,他认真收集资料,编写教案,积极参加讨论,教育官兵爱岗敬业、自觉树立献身消防的信念。同时,在教育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聘请党校老师到队授课;每天组织官兵收看新闻、收听广播,严格落实每周两个半天的政治教育学习制度;保证了教育不走过场、不图形式。

  正是因为有了平时过硬的作风和战斗精神,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2011年10月28日,萝北县团结路发生一起微型面包车与五十铃轿车相撞的车祸,赵亚兵不顾危险,带着官兵冲锋在前,在车辆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情况下,抢救出一名被夹在驾驶室内的重伤群众。2011年11月30日,萝北县黎明村村委会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达800平方米,他带领战士冒着墙体再次倒塌的危险,不顾个人的安危,深入现场侦查,组织官兵抢救国家财产,在第一线,他的全身刚刚被水枪打湿,马上又被冲天的火焰烤干,但他没有退缩,坚持战斗4个半小时,直至全部结束。

  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7年1月16日,是赵亚兵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日子。

  当天上午9时25分,萝北县消防中队电话室接到报警:位于萝北县广播电视局北侧的一间居民自建锅炉房发生火灾。接警后,时任中队指导员的赵亚兵带领官兵迅速出动。

  现场,滚滚浓烟从铁皮房盖边缘涌出。屋内的锅炉里正烧着水,如不及时将火扑灭,极易造成锅炉爆炸事故,后果极为严重。赵亚兵果断下达战斗命令:派出一支水枪掩护战斗组,对铁皮房盖进行破拆,同时设立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靠近。东北的冬季严寒刺骨,加上积雪较厚,破拆工作十分困难。赵亚兵带领官兵在湿滑、起脊的房顶上艰难的破拆,水溅到身上立即结成了冰,一会的工夫,官兵的身上就挂上了厚厚的“冰甲”。当破拆到屋顶的烟囱根部时,赵亚兵突然发现一名战士正位于烟囱的正下方低头破拆,根据多年的扑火经验,他一边大喊:“小心,离烟囱远点!”一边冲了上去,随即一把将战士拉走。这时,烟囱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向赵亚兵倒压下来。

  赵亚兵眼前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醒来后,他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管子。

  经过检查,赵亚兵腰部四根横突骨断裂。据主治医生介绍,如果烟囱再稍微往上砸一节,小赵可能就有高位截瘫、成为植物人的危险了,他的命真大!事后,赵亚兵说:“当时并不知道烟囱要倒,只是出于安全考虑,潜意识的将战士拉到了安全区域,可没想,预感却应验了。”

  由于当时正值春节保卫期间,他只在家休养了一个多月,就带伤坚持回到工作岗位。领导和战士们都劝他多休养一段时间,可倔强的他却说:“队里的工作我放心不下,干不了别的,只要在部队待着,我就觉得放心。”

  而赵亚兵归队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召开战例研讨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他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激励着大队每一名官兵,他以实际行动实现着爱岗敬业、赴汤蹈火、忠诚可靠的铮铮誓言,践行着一名消防卫士的职责使命。

  在中队工作的时间里,他参加灭火救援行动20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40余人。

  战士知心的“老大哥”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赵亚兵始终与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工作、同娱乐,每天起床出操到位,站队集合到位,班组活动到位,班务会到位,安全活动到位,查铺查哨到位。他要求战士做的,自己首先做好,凡要求战士不做的事情,自己绝对不做。他时常告诫自己:“自身硬、自身正方可去管理好战士。”

  在部队管理中,他适用“木桶原理”及“链条原理”的系统科学理论,坚持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中队。中队是一个整体,每个干部和战士就是一只木桶中的一片木板、一根链条中的一个铁环,无论哪一片板或是哪一个环出了问题,都直接影响到这个整体的完整。他认为,拥有几个优秀士兵并不能说明一支队伍管理的真正水平,只有每名干部、战士都过硬,才能体现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集体。他组织中队广泛开展“三互”活动,使官兵之间形成了“互帮、互学、互管”的氛围。同时,积极开展“双争”活动,官兵学有目标,干有榜样,整个中队“风和气顺”,战斗力和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在与战友们的长期接触中,赵亚兵把自己的带兵心得概括为八个字“身在兵中,兵在心中”。在和战友们相处中,他能做到从“严”字入手,从“爱”字出发,从“帮”字做起,以“诚”字相待。他坚持用自己的真诚实意去教育人、感化人,中队的官兵也打心底里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大哥去相信他、敬畏他,打心眼里积极地工作。

  寻找“下落不明”的救人英雄

  2011年8月1日,正值休假的赵亚兵与家人在吉林省桦甸县朝阳水库公路旁的饭店吃饭。突然,一声巨响,出于职业的敏感性,赵亚兵感到肯定有事情发生,于是立即与亲属冲出饭店,发现距他150米远的地方,一辆尼桑牌轿货车在公路上翻滚数次后,翻入路边玉米地。

  “赶快去救人!”赵亚兵大喊一声。随即他带着家人、朋友跑步到事故现场。

  在现场,出事的轿货车车体严重变形,驾驶员被甩出驾驶室,趴在地上昏迷不醒。后排座椅处有一名男子,伤势严重,臀部有伤口,鲜血直流。另有一名妇女被困车中,并无外伤。赵亚兵立即组织开展救援行动,凭借在部队多年的救援经验,科学施救,顺利将被困者救出车外,并在公路上拦截了一辆黑色出租车,将昏迷的司机和受伤的另一男子送上出租车,并告诉司机将伤者送往距离出事地点30分钟的吉林省永吉县口前医院。然后安抚受轻伤的妇女,让其联系家属。等妇女情绪稳定后,赵亚兵又将她送到口前医院之后,便开车回家了。

  赵亚兵休完假归队后,对在老家的这次救援只字未提。而远在吉林的被救者,由于营救及时,均脱离了生命危险,却找不到自己的“救命恩人”。后经多方找寻,终于知道了救命恩人中有一位就是当时工作在鹤岗市公安消防支队萝北县消防大队的教导员——赵亚兵。

  在被救者专程来到鹤岗找寻恩人时,市公安消防支队的官兵才知道他的英雄事迹。在他身上,消防卫士忠诚可靠、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得到充分体现。

  人们在寻找英雄、寻找学习的楷模,而赵亚兵就是人们身边的英雄,就是人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赵亚兵——这位年轻的基层干部,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记录着对消防部队的无限热爱,用自己的无悔青春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今年7月,因工作需要,赵亚兵从萝北县消防大队调整到绥滨县消防大队。面对荣誉,赵亚兵又回到了新的起跑线上。他说,作为一名军人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我会继续努力,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9日 04:59 来源:鹤岗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