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敢想敢做的“当家人”

——记黄平县寨碧村党支部书记王清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做事雷厉风行,说话头头是道,在很多人眼里,54岁的黄平县寨碧村党支部书记王清华是一个不仅想干事、能干事,还很有头脑的“当家人”。

  10月20日晚,记者在黔东南州州医院见到了正住院的王清华,去年不慎从房顶摔伤的他,半个月前刚动了一个大手术把固定腰椎的钢板取了出来,尽管躺在病床上行动不便,但说起寨碧村近来的变化以及未来的规划,王清华两眼放光,轻快的话语中是掩饰不住的自豪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与王清华打交道,记者已是第三次了。每次见他,便感觉言语中他的自信又增加了几分。这位在黄平当地土生土长的农家汉子,用自己的头脑和做事的魄力,把贫穷、落后的寨碧村改造成了基础设施完善、种养殖业发达、企业茁壮成长的美丽新农村。2012年,全村997户3563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88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70多万元。

  小村办起“创业园”

  “现在我们村的创业园已有5家企业进驻了。”侧躺在病床上,王清华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从2010年寨碧村谋划创办创业园,到2012年创业园第一家企业建成投产并创税11万元,短短几年时间,创业园总投资已达到1200万元,家俱城、木器工艺品厂、铝合金厂、木材加工厂、农产品加工厂纷纷落户,解决了120余人的就业问题。

  坐落在创业园里的明兴实木仿古家具厂,是由寨碧村青年代明兴兄弟二人用多年打工积蓄201万元兴建的,是黄平县第一家采用数控设备生产家俱的企业,建设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0万元,纯收入60万元,解决本村及周边30名村民就业。

  “自己家乡有这么好的发展平台,对我们这些常年在外漂泊的打工者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明兴实木仿古家具厂负责人告诉记者。

  “园区主要吸纳寨碧村在外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今年园区创税有望达到50万元。”王清华说,尽管创业园还只能被称为“微型”,对一个村庄来说,却已是走出成功的一大步,他的最终梦想是把寨碧村打造成中国的又一“华西村”。

  王清华的梦想并不是空口白话,从2005年“上马”寨碧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就一直朝着这个“终极梦想”在努力。尽管梦想很遥远,王清华却认为,人要有远大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而在接下来的8年里,寨碧村必将用“巨变”来形容。

  致富领头人

  以前的寨碧村,是远近有名的穷村,不仅产业单一,村容村貌也杂乱不堪,“有女不嫁寨碧汉”的说法曾在当地广为流传。

  上任伊始,王清华便提出了“打工铺路、种养带富、加工致富”的思路,在他看来,要致富,就一定要走产业发展的路子。

  在他的带领下,寨碧村一改过去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开始步入多元化产业发展道路。

  随着优质稻基地、鱼苗基地、经果林基地、草山养牛羊基地、太子参基地等一个个符合本村实际的种养殖基地在寨碧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寨碧村村民的日子变得一天比一天甜蜜起来。

  与此同时,王清华结合“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和“一户一技能”工程,探索出基层党建“联一扶二帮三”模式,即村党支部每名党员至少联系1个富裕户,扶持创办2个科技示范户,帮助3个贫困户。同时积极开展“八星党员”(学习星、创新星、致富星、帮带星、奉献星、道德星、法制星、廉洁星)和“三户”(勤劳致富户、科技致富户、技能致富户)评选活动,他自己先带头联系了3户富裕户,扶持创办了8户科技示范户,帮助了9户后进户。

  通过活动的开展,寨碧村涌现出469户从事豆腐、米粉、竹编、建筑、运输、种植、养殖、个体经商户等生产大户,这些示范户平均年纯收入达6万元以上。同时,他还带头培训人才,2012年以来,共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320人次。目前,“联一扶二帮三”模式在黄平县得到大力推广。

  数据显示,几年间,王清华为首的村党支部率领寨碧村村民在人均不足0.6亩的耕地上上演了财富奇迹。建成了4500余亩生态农业基地和1个村级微型创业园,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年收入达800万元以上。党员致富能人王洪碧的“牛皮豆腐干”,还走出国门,远销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年收入20多万元。 

  “我们支书有头脑、方法多、口才好,有他的带领,只要自己不偷懒,想不致富都难。”提到王清华,寨碧村村民们有着满心的尊重与佩服。

  “筑梦”美丽乡村

  “美丽新农村,农民富裕起来了还不行,还要有舒适美丽的环境,有跟城镇一样的各种便利设施。”王清华说,寨碧村党支部以“四化四区一推进(生产发展科学化、管理民主多元化、村庄建设规范化、群众生活城镇化;生态农业观光区、微型创业园区、农民新村住宅区、农民文化活动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大寨碧”为远景规划,力求实现“户中有产业,富中最美丽”的目标。

  走进寨碧,很多人会对这里的和谐之美感叹不已。一栋栋漂亮的楼房、一座座花团锦簇的庭院、四通八达的水泥路、特色的果皮箱、林立的路灯、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让人恍若踏进了城市的某一个小区。而宽广无垠的稻田、山坡上欢叫的牛羊、迎风摇曳的经果林……,又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独有的美丽风貌。

  王清华说,过去几年,寨碧村已实现了“人饮工程、灌溉渠道、生产便道、道路硬化、亮化工程”五个全覆盖。

  图书室、农家书屋、多功能信息服务站、农民休闲活动园、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寨碧村,完善的便民服务设施,让村民感叹,“休闲娱乐的地儿有了,办事也不用出村了,这日子跟城市生活也差不了多少了。”

  “要实现小康社会,我们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王清华说,展望寨碧未来,除进一步壮大返乡农民创业园区外,还将重点实施“五个1000工程”,分别是完成1000亩良种培育基地、完成10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建成1000亩稻田养鱼核心基地、建成1000亩清香型烤烟基地、建成1000亩精品水果基地,率先在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每亩农田年产值达到1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而在王清华手头,已开始着手的还有几件“大事”。村里新修的27公里生产便道要争取项目资金硬化;已快完工的村级幼儿园要做好收尾工作,争取下学期让本村的孩子能顺利入园;170米长的文化长廊要尽快启动建设,让村民出行方便的同时感受文化的魅力;农村新村住宅区已规划好,要尽快落实实施。

  “什么叫小康,老百姓说了算。”王清华说,只有老百姓说好了,自己这个支书才算是当好了。在他的带领下,寨碧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村、全国法制示范村、贵州省以及黔东南州五好基层党组织等30多项殊荣。王清华本人也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新农村建设十佳人物、贵州省劳动模范、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贵州省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等多项称号。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4日 05:48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