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让党旗在外企熠熠生辉——记昆山沪士集团党委书记、工会主席陈惠芬(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陈惠芬已成为年轻员工的知心人 记者 濮建明 摄

  “外资企业怎么要建党支部?党支部是干什么的?”1996年,陈惠芬刚到台资企业沪士电子任党支部书记,遭到公司领导层的一连串质疑。

  “在我们公司里,党组织和企业就好比鱼和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如今,沪士集团董事长吴礼淦的一番肺腑之言,让质疑声烟消云散。

  这个改变外企对党组织认识的人,就是陈惠芬。17年来,她坚守台企党工阵地,为员工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服务,树起了一座“红色地标”。她让党旗在外企高高飘扬,熠熠生辉,无愧于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她在实践中凝结出一套“融和工作法”,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强烈反响。

  五易办公室

  陈惠芬“五易办公室”的故事,是非公企业党建的经典案例。

  1996年,四十出头的陈惠芬已经当了8年昆山市热电公司副总经理。当时,台资企业在昆山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首批进驻的台企陆续建成投产,沪士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这一年,昆山开发区党工委决定派陈惠芬到沪士电子担任党支部书记:昆山是开放型经济的先行区,”企业多如雨后春笋,然而,那里的党工工作近乎空白,那里的党员还没有个“家”,那里的员工没个“代言人”……

  组织的重托,让陈惠芬无暇多虑。可她没想到,一进企业遭质疑暂且不说,公司人事部还让她填一份《员工求职表》,最后把她安排到工勤人员办公室的角落里,和司机合用一张办公桌,管食堂,管宿舍,还有厕所。

  这就是陈惠芬的第一个办公室。从出入配车的单位副总一下子成了“员工”,还和司机合用一个办公桌,巨大的落差,让满腹委屈的她回到家里忍不住落泪。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干出点名堂来,说什么都白搭”,陈惠芬不服输,她决心要把党建工作搞得有模有样,争回自己的体面,争回党组织的体面!

  怎么开展工作?她联想到原来单位常用名片交流,就自己印了名片,主动上门服务。“我整整花了三个月,走遍全厂800多个员工宿舍,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有党组织了,有困难可以来找党组织,并承诺24小时开机”。

  面对员工怀疑的目光,陈惠芬总是以实际行动回应。白天黑夜,无论家里多忙,她都在公司热心帮助员工。名片产生了效应,渐渐地员工们发现,陈书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有员工病了,她帮助联系医生、医院,有一次一名员工手指被设备轧伤,她十几次陪着辗转上海、苏州之间进行植皮、整形手术。“有这样的书记关心孩子,我们一百个放心”,员工家属交口称赞。

  电话一个接一个,上门求助的员工络绎不绝,“陈书记比总经理还忙”。几件事情下来,公司老总改变了看法:这个女人有点能耐。

  1998年,陈惠芬提出要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并且挂上党支部的牌子。当时,外企办公用房非常紧张,她说服董事长的理由很巧妙,也很正当:开展党建工作的需要,另外做计划生育、妇婴保健工作总得有个说话的地方,安静的环境。当年4月,“沪士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党支部”的牌子正式上墙,轰动一时,这是昆山首家挂牌成立的非公企业党组织。

  接下来,从党支部书记到党总支书记,再到党委书记,陈惠芬的办公室越换越大,越换越气派。2010年,公司行政办公要换地方,董事长特意和她商量规划方案,还把她的办公室安排在自己办公室边上。

  从合用一张办公桌,到“要”来一个办公室,再到董事长亲自上门为她“规划”办公室,“五易办公室”折射出的,是台商对党建工作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的三大飞跃。如今,这个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被她划分为两室,小的自己办公,大的一间作为党员活动中心,里面挂着鲜红的党旗和几十块荣誉奖牌。

  有为才有位

  在昆山,如今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8%以上。从1984年建立第一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到今天,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建已建率和党建工作覆盖率动态保持100%。但企业毕竟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在非公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中,党组织要想赢得尊重、发挥作用,靠不了别人,只能自己争取。用陈惠芬的话就是:“有作为才有地位,有能力才有形象”。

  一场火灾,让党支部成为了“英雄”。2000年大年初三,正值春节放假,公司的一个重要车间突然失火,大火越烧越猛。陈惠芬闻讯,立刻赶到现场组织救火。当时,公司即将接受摩托罗拉公司的稽核,如不能迅速恢复生产,就通不过稽核,企业也将面临十分不利的处境。当天晚上,陈惠芬以党支部的名义,在昆山电视台打出游动字幕,号召公司党员以及当地员工第二天一早赶到公司加班。

  第二天,公司党员全部到位,党员们还把班组的一些外地员工带了回来,共250多人。在党支部号召下,员工们迅速投入恢复生产的战斗中,由于指挥得当,处置及时,短短一个星期,公司就恢复了正常运营。沪士电子顺利通过稽核。

  “太不可思议了!你们有这么优秀的员工,我们要把更多的订单给你们!”摩托罗拉公司代表得知沪士电子刚刚经历了一场火灾,惊讶之余还有敬佩。难怪吴礼淦感慨,在台湾,企业出事大家都往外撤,在大陆,企业出事大家都往里冲,这就是党组织的力量。

  一次金融风暴,再次彰显了“红色方阵”的凝聚力、影响力。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沪士电子订单明显减少,公司发展受挫,打算裁员。陈惠芬闻讯后迅速召开党委紧急会议,主动向公司提出“上四休三”方案,即上四天班休息三天,同时暂停各种旅游活动,减少福利支出,压缩费用,唯一的条件是,不能裁掉一个员工。在她的努力下,公司采纳了方案,承诺不裁员。员工们生产需要时铆足劲干,空闲时积极参与企业活动,与企业共渡难关。在多方努力下,沪士电子迅速化“危”为安。2009年1月,在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公司就增发了4个月的工资作为年终奖,同年7月又如期调薪,员工欢欣鼓舞。

  陈惠芬的这份坚持有了收获,沪士集团在昆山的发展“节节高”:投资额从最初3360万美元追加到目前的总投资7亿美元,员工从最早的8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800多人,并且,沪士电子于2010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昆山首家在大陆上市的台资企业。

  中组部调研组在昆山调研非公企业党建时,曾这样评价:“沪士的党建工作能开展得如此有声有色,不仅因为昆山为非公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党建氛围,更因为陈惠芬敢做敢当、勇于实践的个人魅力。”

  真情换亲情

  多年来,公司里的许多职工都叫陈惠芬“大姐”、“阿姨”,有的甚至还叫“妈妈”。陈惠芬说:“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把员工当亲人,员工才会把你当亲人,党建工作才会有亲和力,融合力。”

  研发部员工陈郁至今还记得,2000年夏天,与她同在一个部门怀孕四个多月的学姐突然肚子痛,下身见红。刚参加工作的同事们都惊慌失措,情急之下找到了陈书记。陈惠芬立刻把她送到昆山人民医院检查,但一个月后仍不见好转,陈惠芬又联系车子送到上海大医院。

  陈郁陪着去了上海。“陈书记到了医院立即排队挂号,安排住院。学姐说冷,她马上去买了一件衣服给她穿上,过一会学姐说饿,陈书记又去买了饭菜,她吃了两口没胃口想吃馄饨,陈书记二话没说跑去买,还微笑着安慰鼓励她……”由于当时不了解怀孕的状况,陈郁嘀咕:学姐怎么嫌这嫌那的,陈书记是领导,又不是她“丫鬟”。“虽然心里是这样想,但当时望着陈书记的背影,我一下子肃然起敬,感到有这样的好书记在公司,十分温暖。”陈郁说,学姐至今念叨着,是陈书记给了她的孩子生命。

  一直以来,陈惠芬督促公司不断优化劳动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她先后为员工争取到了各类社会保险。现在,凡是沪士员工,不仅都按国家规定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各类社保,还可以得到公司的各类补贴。

  公司成立初期,根据台湾地区“惯例”,只安排女工休产假50多天,比大陆法定时间少了一个月,并且因为常常要赶定单,哺乳期的女工很难享受工作日1小时的哺乳假。“为了票子丢了儿子,不值。”公司每年约有100名怀孕女工,由于产生了对立情绪,导致产品质量一度下滑。陈惠芬了解这一情况后,说服公司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执行,并与公司签订了《女职工特殊保护条例》,保障了怀孕、哺乳期女员工的合法权益。

  不管是大陆员工还是台湾员工,不管是一线职工还是公司高管,陈惠芬一视同仁。沪士电子的台湾员工多,在昆山难免遇到子女上学、寻医问药等问题,陈惠芬利用自己“老昆山”的各种关系,给予热情帮助。很多次半夜接到台湾员工求助电话,她立即披上衣服赶到医院帮他们联络、安排。

  真情无价,陈惠芬的付出换来了“亲情”。今年5月12日母亲节当天,她收到公司一位来自河北农村员工的短信:“……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知道在妈妈心里早已把我视为己出。妈妈的爱,妈妈的好女儿牢记心里,将来妈妈白发苍苍,女儿一定好好孝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对妈妈说,妈妈辛苦了。”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7日 00:05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