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兰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兰辉精神在路上

  《天府早报》记者 吴楚瞳

  “5·12”特大地震后,我认识了兰辉。在我的印象里,他就是个工作狂,总是那么忙,总是在路上。我在北川遇到他,他在路上;我打电话给他,他在路上;我接到他电话,他还是在路上;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路上。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天他突然打电话给我,用快得几乎听不清的语速告诉我:“小吴,我在擂禹路冒火山,好不容易找到信号!你赶紧帮我发条消息,擂禹路又断了,叫茂县的车不要再开过来了,免得又把人家堵在这儿……”

  当时,擂禹路是地震后新开辟的一条通往北川山里12个乡镇以及平武、茂县、松潘等地区的“生命通道”,山高路陡,一遇雨雪天气就可能断道。兰辉知道,通过四川在线网站,可以第一时间把断道的消息发布出去并广为传播。为了不让过往车辆被堵在路上,擂禹路一断道他就会找我。

  兰辉殉职后,我的手机成了“北川热线”,微信、短信、电话不停地响,很多平常不愿意面对媒体的北川人,都主动跟我联系,让我去采访他们。他们要告诉我兰辉的故事,并希望我告诉更多的人:他们的兰县长,是个好人,是个好干部。这是我10年记者生涯中,从来没遇到过的事情。

  兰辉殉职的第二天,北川县长瞿永安收到一条短信,一个署名为“普通百姓”的人告诉他:“兰县长是个好人,他真是个好人!你们要把他的精神弘扬光大。”这位“普通百姓”叫李善成,曾经是北川的一个上访户。他对我说:“有一次到县上反映问题,兰县长接待了我,他为人豁达,又不摆官架子,对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像对兄弟一样说话,对我反映的问题,耐心地解答,把我心里的疙瘩全解开了。我服他,我们老百姓喜欢这样的官!”

  今年7月,北川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灾。我到了北川23个乡镇中的19个,去采访报道抢险救灾情况。在每一个受灾现场,我看到的是党员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的救灾场面。我深切地感受到,兰辉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无处不在,他依然活在成千上万党员干部心中。正是因为有他们,历经重重劫难的北川,才会从废墟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迈,从重生走向跨越。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6日 07:00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钟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