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屋脊之巅书写无悔青春 记优秀党务工作者扎西次仁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扎西次仁:屋脊之巅书写无悔青春

图为扎西次仁走访辖区困难群众

图为扎西次仁教授村民蔬菜种植技术

  人物简介:扎西次仁,男,藏族,西藏日喀则人,1983年5月生,现任西藏阿里边防支队科加边防派出所所长,历任战士、副班长、参谋、副队长、副所长、代理所长、所长,曾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2012年被西藏边防总队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阿里地处青藏高原最西端,这里号称“万山之巅,万川之源”,因其平均4500米的海拔而被誉为“生命禁区的禁区”,在这片广袤贫瘠的土地上始终活跃着一群橄榄绿,他们远离亲人、伴侣,常年战斗在雪域高原边境一线,同高寒缺氧作斗争,与黑恶势力斗智勇,而皮肤黝黑,身体壮硕,被人称为“工作狂”的扎西次仁便是其中的一员。

  热爱警营,他成为一名共和国武警警官

  扎西次仁的父亲是一名“生意人”,由于做事认真、踏实、真诚,生意顺风顺水,家里经济条件较好,但为了锻炼、磨砺扎西次仁,1999年12月,他被送进了部队,在西藏日喀则边防支队帕里边防派出所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有人说“在西藏当兵,睡觉也是做贡献”,但扎西次仁却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训练还是学习上,他都刻苦认真对待,还是列兵的时候就被破格提拔为副班长。两年后,本有着优越家庭环境的他可以选择退伍回家“子承父业”,但热爱警营生活的他毅然选择了留在部队。并在脑海中产生了考军校继续为部队做贡献的念头。由于扎西次仁高中毕业后才入伍,因此文化基础较好,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平日里一有空,他就抽空看书复习,厕所、厨房、床铺,只要有“一席之地”,都有他认真看书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层层考核,他如愿考上了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西藏阿里边防支队日土边防大队工作,真正开始了与星辰为伴,与寂寞为伍,与风雪同眠的军旅生涯。

  倾心警营,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人”

  “扎西次仁是一个工作起来就会忘记一切的人,所以我们都叫他‘工作狂人’。”这是西藏阿里边防支队司令部参谋布顿对扎西次仁的评价。是的,谈及扎西次仁,在阿里边防支队服役的“老兵”都会不约而同地说道:“他就是个工作狂”。为了工作,他忘记了父母的生日;为了工作,他忘记了和妻子的结婚纪念日;为了工作,他饮食毫无规律,导致患上各类胃病。虽然他的荣誉证书和奖章“堆砌成山”,但在这些荣誉背后却饱含了扎西次仁无尽的付出和坚守,他如同一粒种子,深深地将自己埋进这片高天厚土孕育的阿里高原;更像一座丰碑,高高耸立在壮美的藏北雪域。

  2009年4月30日是扎西次仁与妻子结婚周年纪念日,原本商量好与妻子一起庆祝,但任职于司令部情报侦查队的他,作为副队长必须时刻同战友并肩战斗,由于忙于工作便忘记了和妻子的庆祝活动。第二天,听着电话另一头妻子哽咽地说道:“没关系,我理解你”,平日里坚强的扎西次仁流下了歉意的泪水。是的,其实“军中的男儿也有情”,只因“肩负重任,只好把爱先放下”。就这样,他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个通外山口之间,搜集各类敌社情数百条,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当地公安机关的高度评价和表彰奖励。

  2008年6月,扎西次仁的妻子怀孕了,想着即将成为人父而激动不已,时常打电话向妻子询问情况,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他下乡执行奥运安保任务期间,妻子上街买菜,不小心从楼道摔下去,导致孩子流产,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给了扎西次仁狠狠“一耳光”,但他并未就此一蹶不振,也并未责怪部队的“苛刻”纪律,而是一边安慰受伤的妻子,一边努力工作,付出就有回报,努力就有收获,2009年,扎西次仁如愿当上了父亲,他和妻子也走出了第一胎孩子流产的阴影,感情更加稳固,家庭更加和睦。

  钟情人民,他成为边防辖区的“爱心使者”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群众的安全就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扎西次仁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1年6月,扎西次仁被任命为阿里边防支队科加边防派出所代理所长。因为科加边防派出所是阿里边防支队业务工作标兵单位,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的他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倍增,时常睡不着觉,但马上他便调整好状态投入到了新的工作。结合辖区实际,他为自己制定了“每天认识2名群众,每天了解1个情况,每周解决1件实事”的工作要求。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便是他所有的“武器”,上牧场、入农户、进商店占据了他每天工作的大部分内容。一个月下来,他便详尽掌握了辖区700余名群众的所有信息,略微泛黄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辖区群众的家庭情况。“扎西拉姆的女儿次姆9月15日要前往内地学习,需要去送行”,“9月21日是孤寡老人拉巴曲吉的75岁生日,但是老人之前从没过生日,所以要找人从县城购买生活用品为老人庆祝生日”,这是扎西次仁笔记本内所记录内容的一个缩影。他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夜以继日的走访,辖区群众逐渐认识了这位皮肤黝黑,强壮结实的“小伙子”所长,成为了辖区群众无话不谈的“给啦”(藏语意为“老师”、“长辈”)。而他的“211”爱民固边工作模式也成为了基层边防派出所官兵争先效仿的工作方法,得到了驻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一致推广。

  “阿爸扎西是我的好‘爸爸’,是传递爱心的使者”。普兰县小学的普赤玛同学在她的作文中这样写道。普兰县科加村地处偏远,人口稀少,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村内共有3位孤寡老人,5名困难儿童,扎西次仁任职科加边防派出所后,便当起了孤寡老人和困难儿童的“儿子”和“警察爸爸”,平日里一有空,他便带上战士们为孤寡老人送去医药和大米面粉,为他们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为困难儿童补习功课,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孤寡老人一看到扎西次仁来到家里时,都会把自己珍藏很久的“宝贝”拿出来“招待”他,而困难儿童就会立刻跑进他的怀里,给他汇报学习情况,亲如一家人。

  2012年2月16日晚22时许,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科加村瞬间变成了“白色孤岛”,积雪堆积高达膝盖,气温骤降至零下30摄氏度。此时的扎西次仁内心忐忑不安,因为他还牵挂着辖区孤寡老人拉巴曲吉家里的情况,为确保老人不受冻,他立即组织官兵摸黑向老人的家中走去。一路上,无情的风雪不断拍击着官兵们的脸庞,脚下的积雪被踩得“哧哧”作响,高原似乎不愿眷顾这群“可怜”的边防兵,冷得他们直发抖,每走一步都累得直踹气,只得手牵着手在积雪中慢慢挪动。经过艰难的涉雪行进,官兵们终于到达了老人的家,破旧的房屋已被积雪完全覆盖,只能隐约看见大门的把手,推开门,老人坐在床上靠墙角的位置,头倚着喷漆严重脱落的墙,筋脉突兀的双手上下摩擦着皱纹满布、双眼凹陷的脸庞,眼神中流露出绝望的神情,看见扎西次仁后,华发苍颜的老人瞬间喜上眉梢,扎西次仁立即脱下身上的大衣给她披上,同时组织官兵将老人搀扶着慢慢走向派出所,并腾出自己的床让老人休息,自己却和战士们住在了一起,避免了老人在大雪天受冻。虽然高原的夜是极寒的,但扎西次仁的心是滚烫的,因为一次次地帮助群众度过难关,他觉得人生有了更大的意义。

  15年的警营生活铸就了他不畏艰难、不惧风雪、不争名利的意志品格,每当遇到危险时,他总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每当遇到家庭困难时,他总是深藏心底,不愿向组织提及一丝一毫。15年来,扎西次仁始终践行着入伍时的铮铮誓言,十余载如一日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藏族警官的职责使命,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可在战友和辖区群众眼中却是“名人”,他情注警营、爱洒高原,用满腔热血书写了一名藏族警官的无悔青春,在藏北雪域高原这片生命禁区继续书写着喜马拉雅边防卫士忠诚戍边、爱民奉献的华美乐章。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5日 00:12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