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吴光明:山乡里的文化坚守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山乡里的文化坚守
——记余江县春涛乡文化站站长吴光明

  一个人,一个基层文化站,23年的光阴。期间,有太多理由可以让他选择放手,比如清贫,比如辛苦。但他却依然选择坚守,这既是内心的召唤,也是山乡百姓的需要。他就是余江县春涛乡文化站站长吴光明。

  苦心经营 从“烂摊子”到全国先进

  一间低矮的瓦房、几份发黄的旧报纸、几张断腿的桌椅——这就是1990年的春涛乡文化站的全部家当。因经费紧张,文化站当时的工作几乎停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时任该乡办公室副主任的吴光明却毅然决定接手这个“烂摊子”, 向乡党委毛遂自荐去当乡文化站长。

  上任伊始,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吴光明没有向政府伸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自家的老宅子。一天深夜,当吴光明把自己要变卖家产为文化站增添文化设施的打算告诉妻子时,妻子哭了,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他。之后,吴光明就把卖房子换来的1万元钱添置了录像机、电视机、桌球,还买了500多册书,又向亲朋好友借了4万元,修建了一栋两层楼的乡文化站,乡文化站热热闹闹地重新开放了。

  为了维系文化站的运转,吴光明不仅省吃俭用,还将家中收入几乎都投入其中。从2005年起,吴光明从外出务工人员家庭转租了100多亩水田,用种植优质稻所得弥补文化站开支。今年,他又租了40多亩山地种植木薯。

  在吴光明的苦心经营下,春涛乡文化站如今已拥有图书1.6万余册、各类杂志200余种,每年接待读者上万人次,观看科教片的群众达4万人次。当年的“烂摊子”如今已经是江西省百强文化站、全国优秀民间图书馆、全国优秀农村书屋。

  文化富民 为农民送去致富金钥匙

  吴光明一直把帮助农民群众科技致富作为文化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直为乡里800多户种养大户和农民送科技书籍和科技录像,并与30多名专业户、示范户建立了密切联系,随时为他们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

  黄泥村农民吴亮太承包水库养鱼,不懂技术连续亏本。经营困难的吴亮太找到吴光明,想要一些养鱼的书籍。吴光明专门从书店里买来《养鱼实用技术》,送到吴亮太的手中。学到了技术的吴亮太终于扭亏为盈。“只要农民需要,我一定有求必应。”吴光明说。

  文化乐民 自费举办400余场文化活动

  每次去春涛乡采访,几乎都能看到当地村民在排演节目。“文化站经常来我们敬老院搞文艺演出,每次演出,我们这都跟过节似的。”春涛乡敬老院的艾文慈老人告诉记者。

  1992年,吴光明看到一些农民喜爱文艺,尝试排练文艺晚会。经过精心准备,这年“五一”劳动节,他自编自导的第一场文艺晚会获得成功。此后,吴光明每年都要举办几场,至今已达60多场。

  通过乡村文艺晚会,吴光明发现和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者。他把这些文艺爱好者聚集起来,组建了10多个文艺小分队。吴光明的文艺小分队虽都是农民,但人才济济,队员们不乏拉二胡、吹笛子、懂书法、唱戏曲的,甚至还有弹钢琴、跳街舞的,总人数不下500人,其中吴光明常年联系的文艺骨干就有60多人。这些文艺骨干和吴光明一样没有报酬,只要吴光明一个电话,连夜都会赶来排练或演出。据粗略统计,春涛乡文化站目前已组建30多支文艺队伍,先后自费举办400余场群众性文娱活动。

  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从助百姓致富到让百姓快乐,23年间,吴光明矢志不渝地追求着自己的乡村文化梦想,坚守着自己的乡村文化阵地。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0日 04:32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