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记吉林市大荒地村党委书记刘延东:共同富裕是我的人生追求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大荒地,地不荒,落地窗前稻花香。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在村党委书记刘延东的带领下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互利双赢目标。图为刘延东(左二)带领农民在有机稻田地里考察秧苗长势。记者 邹乃硕 摄

  每天傍晚,当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广播喇叭里一响起《最炫民族风》的舞曲,许多村民便从24栋具有满族风情的居民楼里鱼贯而出,在广场上尽情舞动小乡村的幸福生活。

  这温馨的一幕,得益于村里的好带头人——村党委书记刘延东。

  今年44岁的刘延东是土生土长的大荒地人。13年前,他从承包村里已经倒闭的米业加工厂那一天开始,就打定主意:立志在家乡创业,并带领父老乡亲一同走上致富之路。

  那时,刚刚兴起的绿色食品,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潜在商机。刘延东抓住机遇,把经营项目定位为生产高端绿色稻米。很快,企业推出的“大荒地”牌优质大米享誉全国,他实施的“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运作模式也日臻成熟。村民们都说,刘延东这小子有出息,不仅自己办企业发家致富,还与乡亲们签订无风险的订单合同、帮助村民跑春耕贷款。

  然而,刘延东并不满足,他还要探索出一条“用工业化、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城镇化”的新路子,让大荒地村永续发展。

  为提高稻米加工质量,他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引进国际先进的稻米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为改良水稻品种,他四处取经,依靠科技力量开发一代、推广一代、储备一代,完成了从普通米到绿色优质米再到有机米的品种更新;为推广科学种田,他实施了以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和统一收购为内容的“五统一”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方法,并开办培训学校,免费向农民传授最新种田技术;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他搞起了用水稻秸秆制作生物质燃料、再用草木灰制作有机肥的循环经济。此外,他还办起了全省一流的乡村旅游项目……按照他“抓一产、重二产、强三产”的工作思路,十几年来,刘延东创办的吉林市东福集团公司已经发展为一家集科技研发、水稻种植、稻米加工、玉米烘干、畜禽养殖、农机服务、小额贷款担保及生态农业旅游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资产突破10亿元,为村里和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累计捐款500多万元。

  “农业企业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广大农民,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链条,走共同富裕之路。”多年的创业实践,让刘延东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2010年,刘延东当选为村党委书记,大荒地村实现了“村企合一”。这种统一领导、独立核算、相互配合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使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企业和农民都尝到了甜头。

  ——依靠优质稻米的品牌超额效益和大规模农田机械化作业所降低的生产成本,全村1300公顷耕地以大大高出同类地块的价格实现整体流转。

  ——结合新农村建设,村里在企业的资助下建起了居民集中小区,旧有的宅基地经过土壤改造后与企业建设用地进行置换,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满足了企业发展用地。

  ——农民在获得超额的土地流转收益之外,还能到企业上班,实现了刘延东“离土不离乡、上楼不失业”的承诺。

  如今,大荒地村已建起了7万平方米的新居和80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有1100多人在东福集团实现了稳定就业;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85万元。村里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刘延东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创业之星”、“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贡献奖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0日 03:41 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