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呼伦贝尔:组建“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背景与起因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与俄蒙两国交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地域面积最大的城市。全市有92.98万农牧民,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农村牧区的繁荣稳定,对构建和谐呼伦贝尔举足轻重。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三农三牧”工作投入,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克服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影响,农牧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受交通、通讯、地理位置、资源等条件制约,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农牧业生产发展水平、农牧民收入水平、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

  分析制约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是农牧民文化素质偏低,种养科技水平不高,创业愿望不强、创业信息不灵、创业技能不高;二是思想观念落后,雨养农业、天然畜牧业、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难以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粗放,农畜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不能有效衔接,导致产业不能形成规模。

  因此,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队伍,对于促进新农牧林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呼伦贝尔市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了“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活动,通过组建创业先导团,发挥先导团成员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使核心人才、优质资源发生“裂变效应”,进一步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新林区建设步伐,走出了一条“以典型带动党建、以党建促进发展、以发展实现小康”的新路子,实现了“点亮一盏人才灯,照亮一片农牧户”的目的。

  二、主要做法

  1、为推动农牧林区科学发展选好领头雁

  通过科学分析制约农牧林区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参学单位人员情况,在全市农村牧区精心选拔了40名优秀嘎查村书记、党员致富带头人、“两新组织”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民企业家和大学生村官,组建成为带领百万农牧民创业致富的“创业先导团”。根据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先导团成员对接全市广大农民企业家、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各类人才,主动联系各职能部门,集中各领域优质资源,吸纳重点项目资金,创办新型农村牧区经合组织。通过集中培训先导团成员,再由先导团成员培训广大农牧民;先导团成员带头创业,再由先导团成员带动广大农牧民创业的“分层培训”和“分层创业”方式,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快速提高全市百万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业致富本领,通过先导团的带动示范作用,推动农牧林区实现科学发展。

  2、分层式立体培训提高农牧民致富本领

  一是先导团成员接受培训。呼伦贝尔市委统一组织先导团成员到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参加学习,邀请国家农牧业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着重选择针对农村牧区特点,适合当地发展的科技致富技术、农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经验、国家“三农”政策、基层党组织建设等相关知识。在培训方式上进行了创新,采取“互动式行动学习法”,让先导团成员在学习中与专家互动交流,向专家提出问题,专家现场解答。同时专家也征求每名学员的意见,想听什么内容、了解什么知识,专家就讲解什么内容,让每个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体,学员们在互动中研讨,在思考中交流,在培训中考察,在讨论中提高。专业培训后,组织先导团成员深入到北京郊区农业发达的北郎中村、北沟村等地学习调研,在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的同时,还与先进地区进行产业对接、交流互动。让先导团成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使他们成为一支涉及领域广泛、专业特长明显、实践经验丰富的创业先导团队。针对先导团中的牧区少数民族成员语言障碍问题,从牧区驻村大学生村官中选择了四名蒙汉兼通的优秀人才随同培训,他们在当好翻译和助手的同时,自己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为农村牧区发展打下了人才基础。

  二是先导团成员对农牧民进行培训。呼伦贝尔市制定了《呼伦贝尔市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组建工作方案》、《呼伦贝尔市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培训工作方案》,下发了《呼伦贝尔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呼伦贝尔市“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活动的通知》。全市13个旗市区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并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开设宣传先导团成员创业先进事迹的专栏。各旗市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为先导团成员制作了巡回讲稿、宣讲课件和专题电教片,组织创业先导团成员深入全市农牧林区进行巡回宣讲。牙克石市把先导团宣讲活动与“乡土教材”、“露天课堂”、“文艺节目”、“身边典型”“农民点餐”等形式结合起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宣讲创业致富理念,让广大农民更加易于接受。新巴尔右旗、新巴尔虎左旗两个牧业旗,针对牧区牧民居住分散,集中培训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在牧区设立多处“牧民驿站”,把先导团成员创业致富的经验和事迹制成专题片发放到“牧民驿站”,牧民随时可以到“驿站”观看学习;同时,还利用“空中课堂”的形式,把先导团宣讲材料制成广播节目,在广播电台开辟专栏,用民族语言向牧民定期播放,克服了牧区牧民居住分散、集中学习不便的困难,把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播撒遍及草原;该市还通过新巴尔虎左旗内蒙古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东部区蒙语译制基地,把先导团成员的创业致富经验和事迹译成蒙语并制成远程教育教材发放到少数民族群众手中,让先导团宣教工作不留死角。截至目前,13个旗市区共开展创业先导团宣讲活动场所60余次,培训农牧民6000余人次,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宣讲活动热潮。

  3、党政联动助推农牧民步入创业致富路

  各级党委、政府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鼓励先导团成员引导农牧民选准市场前景好、效益高、风险小的项目。根据市场需求,据各地自然资源、民俗资源、交通便利的地缘优势和服务资源丰富的特点,以弘扬传统文化、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促进农牧民增收为主线,发展特色产业。整合多种社会资源,在农牧民创业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扶持,为农牧民创业致富做好全方位、多元化服务。对有志创业的农牧民,在创业资金、项目、政策上给予优先扶持。各先导团成员则根据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特点,主动联系各个职能部门,集中各个领域优质资源,吸纳重点项目资金,建立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先导团成员的示范引导、合理经营、服务拉动等多种形式带动广大农牧民,并在带动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先导团成员与广大农牧民共同步入创业致富“双赢”之路。

  三、初步成效

  1、创业先导团成为带动农牧民创业致富带头人。

  先导团成员根据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主动联系各职能部门,集中各领域优质资源,吸纳重点项目资金,创办新型农村牧区经合组织,在13个旗市区建立了80个核心产业示范基地。先导团成员之间主动对接、充分沟通,已经达成了褐麦速食面、优质苗木、呼伦贝尔种羊、大棚育苗技术等10余个合作意向,做到了优势互补、联合协作。先导团成员,鄂温克旗巴彦托海嘎查党支部书记乔玉芳自1997年担任巴彦托海嘎查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党员干部和牧民群众艰苦创业,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2009年突破135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200元增长到8500元,成为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第一示范嘎查。1月30日,由中国农村杂志社联合农民日报社、中国农业影视中心及十多家中央新闻单位主办的“北大荒杯第九届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在北京揭晓。乔玉芳被评为“北大荒杯第九届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成为内蒙古唯一的一名获奖者。乔玉芳还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女杰等荣誉。先导团成员通过自身的示范带动,引领了更多的农牧民走上产业化致富之路。新左旗白音贡嘎查党支部书记好毕斯嘎拉图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发展高科技、高效益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思路,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休牧轮牧草场和改良优化自家牲畜品种入手,经过多年的选育提纯,培育出了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呼伦贝尔羊”,这种羊个体大,产肉多,遗传性能稳定,生长发育快,市场价为本地肉羊的两倍之多,通过将此技术广泛传授给牧民,打破了农牧民致富观念的差别,创造了不同民族的产业理念,为牧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收到了“保护草原,牧民增收”的“双重效益”。牙克石市充分利用农牧业局、科技局等涉农涉牧部门的专业技能,引导和扶持农牧民走科学发展之路,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捆绑使用,发挥出最大效能。先导团成员马玉凤引进推广小麦新品种永粮4号、15号,宁春16号等进行田间试验,推广了转基因油菜(蒙4)2000亩,落实了“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生产”、“绿色核动力”精制有机肥应用、大麦、油菜新品种试验8000亩,等六项科技项目。在她的示范带动,周边20余家农场的农民朋友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莫旗塔温敖宝镇塔温敖宝村造林大户李振海带动周边群众走生态与效益双赢之路,无偿向群众提供树苗8000棵,从栽植到管理提供全程服务,2010年1月23日,内蒙古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播放了“造林大户李振海”的节目,为农牧民树立了科技致富方面的榜样,坚定了农牧民致富的信心。

  2、领办各类经合组织,带动农牧民抱团闯市场。

  各先导团员成员立足农牧业主导产业,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目前,已经成立了农产品、食用菌、畜产品、山野特产品、特种养殖等10个专业合作组织。先导团成员,阿荣旗音河乡富吉村党支部书记谢玉君组织成立了南瓜籽经销协会、奶牛协会和粉条粉丝经销协会。组织会员外出考察市场,了解信息,并互相通报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建成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入住8家收购大户的南瓜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量达到1.5万吨,农民可直接和外地客商进行业务洽谈,每公斤白瓜籽比周边地区收购价格高0.1-0.3元左右,今年为农民增加收入800余万元。针对个别收奶员拖欠奶资现象,奶牛协会通过法律手段为奶农讨回奶资94万元。奶牛协会会员已从当初的35人增加到586人,覆盖到周围的7个村,甚至发展到邻近乡镇的村屯,成为一个跨区域、跨乡镇的专业组织。创业先导团成员,根河市农牧业局副局长孙亚红根据在北京学习的创意农业新思路,结合根河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提高食用菌富钙、富锌栽培技术,推动当地食用菌协会发展,她研究开发出的“天然针叶林下黑木耳地摆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也于2009年11月获内蒙古农牧业厅丰收奖二等奖。先导团成员陈德富创办的莫旗富方水稻种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了周边12个村屯,发展会员521人,合作社从黑龙江富尔农艺公司,佳木斯益海种业公司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并及时传授给村民,为2010年的水稻种植做好了准备。合作社还把该社发展情况制作成了专题片,在旗内新闻媒体进行了播放,为带动当地农民科技致富提供了保障。

  3、走企业联姻之路,推动农牧林区产业化经营发展。

  市委组织农牧业、林业、供销等职能部门带领先导团成员走出去与先进地区相关产业和企业进行产业对接,广泛吸纳招商引资项目,扶持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推动农牧林区发展的整体合力。各专业合作组织按产业化经营模式运作,对农牧民生产实行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有效发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作用。形成“协会+服务实体+农户”、“协会+企业+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真正成为发展优势产业的龙头组织。通过开放式的发展道路,各专业合作组织做好旗市区之间的合作、嘎查村之间的合作,先导团成员之间共结成帮扶对子15对,对接合作项目20余项,联手开拓北京、山东等地的农畜林产品市场,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导团食用菌合作社与北京东来顺餐饮集团实现了产业对接,每年为东来顺集团提供50万斤黑木耳。通过产业对接和发展各类农牧民新型合作组织,带动更多的农牧民走上产业化致富之路。扎兰屯市鸿巍农畜产品公司的绿色有机食品通过与北京市农委农产品流通处对接,达成意向进入北京市场。海拉尔区建设办事处互助村果品合作社社长闫俊龙与鄂温克旗巴彦托海嘎查党支部书记乔玉芳达成蔬菜大棚合作项目,为巴彦托海嘎查建设蔬菜大棚提供技术援助,并为其生产的蔬菜提供销路。同时,先导团还与区域性、全国性、行业性的协会建立广泛的联系,加强合作与交流,为全市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7日 17:08 来源:人民网 编辑:肖志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