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爱在白山深处浓

——记江源区育林新村党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朱玉林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写在前面:

  当前,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和省委关于大力倡导和形成“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风气的重要时刻,在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50周年的纪念日,白山市委作出决定,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向朱玉林同志学习活动,旨在弘扬朱玉林同志的先进事迹,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改进作风,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推动党的建设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朱玉林,男,汉族,1954年1月出生,现任白山市江源区砟子镇育林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育林孤儿院院长、育林孤儿福利集团总公司经理。2004年荣获全国爱心捐助奖,2005年被评为首届百名中华慈善人物、荣获中华慈善奖,2007年荣获中华慈善特殊贡献奖,2009年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01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他是助人为乐的典范,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创业带富的实干家。他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三十年如一日投身救孤事业,为426个孩子奉献爱心;他连任四届村党组织书记,凭着满腔的热忱和信念的坚守,使一个穷村换新颜;他时刻铭记宗旨,和群众肩并肩、心贴心,用真诚浓厚着鱼水情,塑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共产党员形象。

  不是亲生骨肉,但都是他的孩子,即便再苦再累、痛失至亲,也要挺直脊梁,撑起一片保护孩子成长的蓝天;四任党组织书记,一个穷村换新颜,不是一时冲动,凭的是信念的坚守。时刻铭记宗旨,始终和群众肩并肩,为践行自己的那份承诺不停息的奔波着,这就是朱玉林——白山市江源区育林新村党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党的十八大代表、426个孤儿的“院长爸爸”。

  被乡亲救了一命,得到乡亲们的支持、帮助,奠定了他自强扶弱的思想基础。

  朱玉林在兄妹中排行第四,认识他的人都叫他“朱老四”。朱玉林年少时,家里人口多,收入少,家境十分贫寒。三年自然灾害闹饥荒,本应去上学的他,却替人去放猪,与其他兄妹一起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13岁好不容易有了上学的机会,可好景不长,还是因为各种原因,仅念了三年小学,又不得不辍学回生产队种地。饥饿时,他咂过母牛的奶,啃过马槽子冰冻的马料。有一回,寒冬腊月大雪封山,朱玉林野外捡柴,艰难地行走,脚下一滑跌进雪窝子里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当他醒来的时候,才知道是一位路过的老大妈喊来乡亲们把他背回家,救了他一命。在遇到各种困难时但他得到了众多父老乡亲们的支持、帮助,他从内心感谢父老乡亲们,感谢家乡故土,更加坚实地奠定了他自强扶弱的思想基础。

  “大嫂您放心吧,您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1981年,几经坎坷的朱玉林,踏上了到城里创业的风雨历程。当时党的富民政策,让他看准了在工矿区搞煤炭运输可以赚钱这个门道,就和妻子勤俭度日,一分一分地攒钱。到了1983年,他手里有了1000元,又四处向亲戚朋友们借了6000元,购买了一辆旧的解放牌汽车开始搞运输,成为全村第一个运输专业户。

  生活刚刚好一点,帮助他人就成了他的乐事,时间一长,乡亲们遇到大事小情都把他当成主心骨。他在农村的一位已多年失去联系的邻家大嫂,身患绝症,找到朱玉林住上了医院,先后花了他8000多元钱,大嫂在弥留之际,拉着朱玉林的手说:“老四啊,我现在最不放心的是我死后,四个孩子没有人照顾,你无论如何要把他们拉扯大……行吗?”“大嫂您放心吧,您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这就领回去。”当她看到玉林把四个孩子亲热地拉进怀里,终于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就此,朱玉林一下子多了4个孩子,这就是他收养孤儿的开始。此时在农村老家“朱老四”的名气也与日俱增。

  当地人都说,朱玉林这一回是大手笔。

  一天夜里,他开车走在路上,灯光照处,见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横在大路中央,停车一看是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儿,破衣烂衫,浑身是土,一脸绝望。他问道:“孩子,你咋躺在这儿睡觉呢,不怕车轧着吗?”孩子抻着脖子喊:“轧死才好呢,我不想活了!”“孩子,你到底咋回事儿?”当孩子说自己父亲死了,让后妈给赶出来了之后,朱玉林毅然抱起孩子上了车。后来,朱玉林从垃圾旁、煤堆里、桥洞下、铁道边、车站前……陆续收养了11名无家可归的流浪孤儿。

  1996年7月,朱玉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境界有了新的升华。他庄严地承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当他有了64辆卡车和2个煤矿井口的时候,为了抚育更多的孤儿,便变卖了“凌志”轿车和其他房产,凑了1100多万元,先后投资8500多万元,三次新建、改扩建,直至建起了一所占地2万多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生活、中小学教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设施齐全的育林孤儿院。当地人都说,朱玉林这一回是大手笔。

  在育林孤儿院这个既是福利院又是学校的大院子里,前后一共生活、学习过来自省内外的426名孤儿。至今,它仍是亚洲办学规模最大、教学层次最高、供养孤儿时间最长的民办孤儿院。他为孤儿院累计投入资金过亿元。

  “你们这些孤儿太幸福了,有这么好的人疼着惦着,一点也不孤啊!”

  把孤儿院办成孤儿成长的摇篮,是朱玉林建院初衷。所以,建院请的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都是全市一流的,从打地基开始,一直到交付使用,哪怕是出了点儿小问题,他也要立即返工。

  他把孩子们的事当成“了不得”的事。为了陪想妈妈的孩子睡觉,他却不敢睡,怕自己睡着了,变了姿势弄醒孩子,瞪着眼睛到天亮。

  孩子有病了,朱玉林更是丝毫不敢懈怠。14岁的女孩儿刘伟得了阑尾炎,他选实力最好的医院做手术,从推进手术室,就站在门口等,一直等到把孩子迎出来。孩子回到病房,他立即回到20里以外的家让老伴儿给炖老母鸡,炖好了,双手捧着砂锅,又返回医院送到小刘伟面前。还有,小女孩儿梁富莉做口腔矫正手术时,朱玉林在手术室门口整整站了6个小时……

  只读了三年书的他,把一辈子读书的渴望,都寄托在了孩子们身上。他跟孩子们说:“你们可要好好念书啊,你们都考上大学,都念研究生,都出国留学才好呢。只要你们好好念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

  400多个孤儿的名字、从哪里来的、有什么习惯,甚至大多数孤儿的生日,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每逢孩子生日的时候,他都为孩子们举行联欢会,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感到比自己过生日还要快乐!

  朱玉林多次嘱托身边的老师说:“孤儿们从破碎的家庭来到孤儿院,他们很不幸,咱们要多在孤儿的生活上留心,对孤儿的每件事要细心,对孤儿的教育成材要有耐心,对孤儿的感情要真心,换来了孩子们的欢欣,也换来了孩子们对他的爱戴。孩子们都叫他“院长爸爸”,叫得情深意切,羡慕得老师们直咂嘴,说你们这些孤儿太幸福了,有这么好的人疼着惦着,一点也不孤啊!

  “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再也不能失去更多的孩子了,我不能垮下去……”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朱玉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给了孤儿院的孩子们,却少了对自己亲骨肉的疼爱和沟通。1996年夏季的一个雨天,朱玉林和往常一样开着车去江源送几个读高中的孤儿,披着塑料布走在上学路上的二女儿看见爸爸亲自去送孤儿上学又气又恼。第二天早上,或许是吓唬父亲,她喝了农药。一到医院,他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沉稳,大哭着扑向自己疼爱的骨肉:“我的好闺女,爸爸对不起你呀……”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他病倒了,谁也不见,两天两夜没吃东西,妻子和大女儿哭着喊着来敲门,怎么叫他也不开。

  当天,在院里的所有孤儿都来了,他们喊着哭着:“院长爸爸,你要是有个好歹,我们可怎么办呀?”声声呼唤,撕心裂肺。

  “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再也不能失去更多的孩子了,我不能垮下去……”孤儿们一声声真情的呼唤,终于让他们的“院长爸爸”站了起来!

  心里不仅装着孤儿院的孩子,也装进了育林新村老老少少的乡亲。

  2002年夏天,正当朱玉林的企业办火了,慈善事业做大了的时候,经组织推荐和党员群众选举,他当选为育林新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又开始了人生的新路程。

  请来了城市规划部门对新村进行科学规划,经过向上争取,又卖掉自己在外地的一个煤井,筹措资金,修建了通往沟沟岔岔的水泥路和一条长2.7公里,宽19.5米的一级公路,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和对外运输难的问题。在荒山野岭上造林500余亩,利用老宅基地造田近200亩,修筑了2500多延长米的拦河坝,改造了杨木斜河造田270亩、保护耕地1200余亩,新修7800延长米的自来水管道,装建了沼气罐,修建了公厕,种植绿化带、建绿地、修花坛,安路灯、建村标、修建垃圾点、购买垃圾清运车,为村民安装了电话,开通了有线电视……育林新村在奔小康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村集体经济更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养鸡场、饮料厂、果酒厂、洗煤厂、硅粉厂、轧钢厂、彩釉砖厂、黑木耳生产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都纷纷建立起来。昔日贫穷落后的山村彻底变换了模样,一栋栋红顶白璧的农家小院,孤儿院别具一格的宽敞校园,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面,美丽的人文景观,构筑了一个新村清新而明快的风景。育林新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小康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

  “孤儿们是我最大的财富,从事救孤事业是我一生的愿望!”

  如今,他的企业先后获得江源县“优秀民营企业”、白山市“明星企业”、吉林省“私营企业纳税大户”等称号;连续10年被白山市政府评为“个体私营企业纳税大户”。

  如今,占地3万平方米的中华慈善教育培训中心,生态园、养鱼池、亭台小桥坐落其中,依山傍水、粉墙红顶、绿树丛中的5000平方米的教学楼优雅别致,村民住宅楼与红花小草相映生辉,集中供气的秸秆儿燃气站更是彰显农业科技文明。

  如今,育林孤儿院培养的426名孤儿中,考上大学的孩子已有93人,其中,北大3名,清华2名,并有13人取得了研究生学历,2人在国外留学;有8人考上了公务员,17人走进了军营,84名孤儿已在育林孤儿福利集团就业。每年春节,外面的孩子都回来了,虽然出去工作了,可孤儿院是他们永远的家。他们中有领着媳妇的、带着丈夫的、抱着孩子的,围着朱玉林两口子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朱玉林自豪地说:“现在走遍全国都有我的儿女,孙子外孙已经有了20多个。我这一生中,孤儿们是我最大的财富。今后,我还要继续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救孤事业中,这是我一生的愿望!”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8日 00:50 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