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巴山赤子——追记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白河县城关镇原人大主席杨承国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杨承国(右一)在中厂镇马鞍村帮扶群众发展养殖产业。

  2012年12月13日,白河县城关镇原人大主席杨承国在带队下乡考察干部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不幸因公殉职,年仅51岁。

  连日来,位于秦头楚尾的白河县处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12月17日,1000多名干部群众自发来到送葬队伍中,送别这位白河人民的好儿子。

  来自湖南的小伙赵彬翔,是几年前到白河工作的选调生。他按照传统风俗一步一叩首来到了灵堂前,一头撞到了灵柩上,额头出血。独在异乡,他曾得到杨承国慈父般的关怀和帮助。

  一位老大妈执意要在杨承国送葬的途中燃放鞭炮,她说:“这么好的人走了,咋能不送送……”

  白河有个家喻户晓的“杨认真”

  杨承国是白河县小双镇东村人。1981年自安康农校毕业后在农技站工作,1995年调到县委组织部工作,曾获陕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1年6月到城关镇任人大主席。白河县要公开选拔干部,他被抽调来担任县考察组组长。

  白河有个“杨认真”!“杨认真”这个绰号在白河可谓家喻户晓。杨承国的认真有时候到了刻板的程度。

  在县委组织部工作期间,有一年他带队考察一位县委已基本确定任用的干部。考察中他了解到这个干部有违规行为,决意如实上报。该干部闻讯后托人说情,一起考察的同事也说老杨:基本确定了的事情,考察就是走走形式,何必认真。杨承国却说,咋能不认真?我们要对组织负责。最终该干部的拟任资格被取消。

  2006年11月,已是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杨承国去构扒镇凉水村核查丹参种植面积。这个村的干部拍着胸脯表态:“200亩任务已全部完成,保证没有问题。”杨承国听完后坚持要到现场丈量。经丈量实地面积只有120亩。该村干部又称还有80亩在很远的一座山梁后边。杨承国仍坚持要到山后面看看。他们一起走了两个多小时翻了三个山头,这位村干部看老杨如此执拗,哄不了,只好承认上面什么都没有。杨承国当场严肃批评了这位村干部的弄虚作假行为。

  组织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单调枯燥的,然而到了“杨认真”手里却能干出个名堂。2008年,他根据多年组织工作经验,提出了建立“六个三”阳光选人用人机制的方案,这个建议经过试行效果很好,被县委采纳,成为白河县建立阳光选人公正用人长效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之举。2012年,杨承国担任城关镇人大主席不到一年时间,他又一次提出成立群众工作室的构想,这一措施为镇政府联系群众建立了平台,得到很多村镇的好评和借鉴。为了改变机关作风,他亲自制作了《城关镇领导干部政务后勤组干部签到册》,每天7点30分到45分之间第一个签到的都是他。这些年,他先后获得白河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廉勤兼优领导干部、安康市优秀组工干部、陕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和奖励30余项。

  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是杨承国最大的特点。他总是说,做基层工作如果不到现场,就发现不了新情况、新问题,服务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不和农民面对面,就不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服务群众就会流于形式;不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就发现不了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创新就只能成为一句口号。在一次经验交流会上,他这样说:“在组织部的17年中,我有13年都具体负责部里的包村工作,带领同事们几乎跑遍了所联村的沟沟峁峁,走访了家家户户。白天没有时间和群众交流,我就晚上到群众家里住下来,向群众请教,和群众谈心。”

  他是白河人民的好儿子

  白河是国家级贫困县。杨承国生于斯,长于斯,是靠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对这片土地怀有浓厚的感情,多年来,他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着这片土地,他是白河人民的好儿子。

  杨承国刚分到西营区农技站时,一心想推广新品种多打粮食,但由于观念问题,当地农民不接受。为了做给大家看,杨承国租了一块地搞起了试验田。种子用秤称,打下粮食也用秤称,每个阶段都要和老品种比对并一一记录。这个20岁的农技员的举动感动了当地农民,而实验结果更让他们信服了新品种的优良。很快,新良种在当地得到了推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清风村是杨承国到城关镇工作时的联系点。记者采访这里的村民时,很多人号啕大哭,他们无法接受老杨罹难的现实。

  清风村五组贫困户莫举连患有严重肝腹水,妻子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儿子又做了胃切除手术。几年折腾,家里一贫如洗,老莫都不想活了。杨承国知道后,多次到他家中看望,每次都要带些粮油,送去几百块钱,并鼓励他充满信心,去年末还自己掏钱给他们父子办了养老保险。老杨罹难的噩耗传来,莫举连像遭雷劈似的一下子蔫了,第二天硬是从床上爬起来,拄着拐杖拖着病身为老杨守灵。

  清风村支书罗峰在去年防汛期间,曾多次随老杨排查险情。村民王家福的房子有危情,老杨三次去他家,制定防汛防滑撤离预案,并安排修缮资金;四组村民黄金州下大雨时才发现房屋裂缝,老杨当即赶到现场检查,随后又安排了排险资金。四组探马沟四户村民屋檐后出现滑塌,老杨当天下午5点接到电话就往上跑,排险完毕回到县城时已经晚上8点,几个人成了泥人。

  清风村村主任陈本兴说,清风村有条村组路未纳入县级规划。考虑到山上有30余户100多人,绣屏山森林公园又在开发建设中,老杨多方奔走,联系协调,硬是将这条路争取到了县级规划中。这其中他带领村组干部找交通、城建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这些事不说,大夏天公路放线砍竹,老杨亲自参战,汗流浃背。目前征地已全面完成,征地款也全部兑现,开工在即,他却看不到了!

  管某是村里有名的“刺头”,每每带领群众找领导闹事。老杨出殡这天,他却走在了送葬队伍的前列……

  当了多年领导,家里却有个靠卖咸菜维持家用的妻子

  杨承国家里一直不宽裕。

  妻子王景漪年轻时身体不好,1995年内退时工资才137元,孩子上高中后,他们日渐感受到了日子的窘迫。从那年开始到孩子大学毕业,王景漪整整卖了8年菜。开始是自己做腌菜,后又加上臭豆腐、绿豆红苕炸丸子,还做过甜酒、麻叶子、煮过魔芋。

  那时候杨承国已经调回县委组织部,后来还当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景漪曾问老杨:“我卖菜会不会影响你发展?”杨承国说,我们是劳动出身,劳动不丑,不影响。

  那时,杨承国的同学曾问,你在组织部工作,给老婆找个工作易如反掌,何必让她受这个苦

  呢?杨承国说,我老婆是内退的,如果违规解决了,别人咋办?

  杨承国对贫苦人却大有爱心。王景漪说:“有一年天下大雪,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赤脚从家门前走过。杨承国看后二话没说,把刚给我买的一双解放鞋送给了小孩。当时买那双鞋花了30多元,他说给就给了。不过,我喜欢的就是他那个爽快劲,像个汉子!”

  在干部群众眼里,杨承国多年在权力部门工作,是个“大官”,但他处事公道,深受大家尊敬和信赖。

  县上有一名1949年初参加工作、1952年全国精兵简政时回家的村民,几十年来多次到中、省、市、县上访,要求享受离休或退休待遇,县委组织部多次接待答复,他都不服,成了县上有名的“老上访”。杨承国知道这事的复杂性,不急不躁。他说,这种事情口说无凭,得寻找政策依据。他多次带领干部到档案馆查资料、找证人。一个星期下来,重新整理出一套详尽的政策依据和答复意见,然后在全县召开信访听证会,向当事人和听证者耐心解释政策。这一系列扎实认真的工作深深感动了当事人,使他心悦诚服,表示尊重组织意见,以后不再上访。鉴于当事人早年时参加革命,现家境贫寒、身体不好,杨承国又积极协调县上有关部门给予他生活帮扶,该村民感动不已。

  和杨承国工作过的同志,都特别佩服他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的能力。2011年10月,他的联系点清风村原一组村民查某私下将一宗荒山林地转给一建设单位,协议获得50万元征地补偿金。事情发生后,村民意见很大,纷纷向上反映。他们认为该宗土地归村集体所有,不能个人随手倒卖。此时双方剑拔弩张,大有引爆群体事件的态势。为解决矛盾,老杨找法律条款,找政策依据,找各当事方沟通,最终按照合法合理的原则,将补偿款4万元划归村集体,35万元归查某个人,余下11万元,组上村民122人,人均分得833元,达到了合法、合理、各方都满意的效果。同事们说,老杨解决纠纷不光靠的是公道正派,还有对法律法规的钻研运用和对失去理智群众的一份耐心。

  “英年殉职人民痛失好干部,山河同悲我辈当效孺子牛。”

  杨承国走了,告别了他一生炽爱的秦巴山地,告别了他一生为之操劳的黎民百姓,告别了他一生敬重的组织、同事和亲人。“他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辛勤汗水创造了优异的工作成绩,回报了养育他的党和人民。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尚品质。”2012年12月31日,白河县委作出了在全县向杨承国同志学习的决定。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4日 00:12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葛燕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