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追记甘肃环县木钵镇二合塬村党支部书记黄继龙(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用生命践行“双联”行动追记环县木钵镇二合塬村党支部书记黄继龙

5月15日,黄继龙(右一)和庆阳市科技局负责人在“双联”行动中为贫困户送化肥。这是他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本报通讯员周璟

  5月15日,黄继龙(右一)和庆阳市科技局负责人在“双联”行动中为贫困户送化肥。这是他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通讯员周璟

  2012年5月16日,庆阳市环县木钵镇二合塬村党支部书记黄继龙开着自己的三轮车给贫困户送完最后一袋化肥,返程途中,因机械故障,翻车坠入谷底,不幸离开了人世。

  黄继龙今年48岁,担任村组干部已有25年。今年年初,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给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革命老区环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使二合塬村村支书黄继龙兴奋不已。他知道,二合塬村迎来了致富奔小康的好时机。

  二合塬村虽然距木钵镇只有8公里,但自然条件却十分恶劣,山大沟深,道路难行。因为交通不畅,农产品不能及时运出销售,群众生病也不能及时医治,雨季,群众出行、学生上学就更难了。二合塬村是名符其实的贫困村。

  “双联”行动还未正式拉开序幕,黄继龙就打听到,帮扶他们村的单位是庆阳市科技局。黄继龙高兴地对村民们说:“我们村子发展落后,主要原因就是缺技术。只要技术跟上去,咱们致富的路就不会太漫长。”黄继龙提前挨家挨户地询问村民的意愿,看谁想搞种植、谁想搞养殖、谁想外出务工……这些,他都一一进行了登记。

  全省“双联”行动犹如一场和煦的春风,暖暖地吹进了陇原大地的千家万户。平时就很忙碌的黄继龙更忙了。因为有了先前的准备,他对村民的想法和需求了如指掌。他及时协调邀请市科技局的专家来村子里开展讲座,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针对村情,他和帮扶单位以及村委会班子成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基础设施强村,养殖、林果、劳务三大产业富民”的思路。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他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为村上争取到了3座过水桥项目,解决了附近5村6000多名群众的行路难题。

  借助“双联”行动,黄继龙决心彻底改变村子的落后现状。

  经过认真研究,黄继龙发现,二合塬村民小组栽植的核桃树长势很好,效益也相当不错。于是,他决定在全村推广发展核桃产业。“人均2亩核桃树,户均收入就可达到1万元。”

  经多次与庆阳市科技局的专家接触讨论,黄继龙发现,发展绒山羊养殖是促进村民致富增收的又一出路。二合塬村山大沟深,地域广阔,适合种植紫花苜蓿,完全具备养殖绒山羊条件。于是,黄继龙决定发起成立一个村养殖专业合作社。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庆阳市科技局的认同,局里决定为村里的75户特困户每户投羊一只。黄继龙把村上的养殖能手、群众代表请到一起,动员群众把投放的75只羊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投入到合作社,进行规模化养殖。接着,他又忙着为贫困户争取妇女小额贷款,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群众收入和集体收入。

  “双联”行动让村里的贫困户受益了,那些救助户又成了黄继龙的牵心事。5月初,他利用到西峰考察学习的机会,专门来到庆阳市科技局,请求局里帮帮他们村没有被确定为帮扶对象的14个救助户。科技局当即决定,为每个救助户帮扶两袋化肥。5月15日一大早,庆阳市科技局帮联干部与黄继龙一起,从镇上买好化肥送到村部。考虑到这些贫困户居住分散,有的家庭既没有机动车,也没有牲畜,黄继龙主动提出为他们免费运送。这一天,黄继龙和科技局干部一起忙了一整天,先后给12户送完化肥。天色已晚,只剩下李志龙和吴秉仁两家的化肥没有送了,黄继龙对科技局干部说:“这两家的路不好走,明天我还要给他们送苜蓿籽和贷款申请表,顺便把化肥也捎上。”

  5月16日清晨,黄继龙开着三轮车、带着贷款申请表、拉着化肥到了这两户人家。填完贷款申请表,时间已到中午,两户人家争相留他吃饭,黄继龙都婉言谢绝了。就在返回的途中,三轮车刹车突然失灵,黄继龙和三轮车一起坠入了山谷……

  噩耗传来,乡亲们都难以接受这个事实。许多天,人们都沉浸在失去这位好支书的悲痛中。5月19日,黄继龙的葬礼举行,全村179户300多名群众,自发赶来吊唁。村民们表示,他们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在“双联”行动的支持下,努力劳作,早日脱贫致富,完成黄继龙未了的心愿。

  2012年8月13日,我们再次走进环县木钵镇二合塬村,在二合塬村石嘴坡的沟底,新修成的水泥桥把两面山上的路连成了一体。桥头的一侧,竖着一块石碑,上面有三个大字“继龙桥”。

  站在桥头,村文书吴锋告诉记者,这座桥是县财政列支的村级“一事一议”建设项目,“今年4月初动工的时候,黄支书还跑前跑后地操劳,可6月15日,桥面浇筑合龙的时候,全体村民都来了,黄支书却来不了了!”

  为了纪念黄继龙,村民们商定,这座桥取名“继龙桥”。说起这些,吴锋有些哽咽。

  木钵镇干部郭建学联系二合塬村多年,他对黄继龙十分了解。郭建学说,黄继龙是一个头脑灵活、善于谋事的人,如果他愿意外出闯事业的话,也许早就很富裕了。他的哥哥在银川有一个不小的公司,也曾希望他到银川发展,可是他最终没有离开二合塬村,从23岁担任村组干部起,他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村里的事业上,并且一干就是25年。“黄继龙一直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大伙富了才算富。”郭建学说,“他是一个党性很强的人。”

  二合塬村虽然距木钵镇只有8公里路程,但因为交通不畅,严重影响村里的发展。改善交通状况,一直是黄继龙十分迫切的愿望。1987年,23岁的黄继龙担任二合塬村周台组组长后,就开始筹划修路的事。他不仅动员本村在外工作人员捐助1.6万元,还拿出了自己家里仅有的5000元积蓄,又向人借了5000元,开始修路。修到中途,许多群众失去了信心,参加的人越来越少。白天,黄继龙带着仅剩的几个村民干,晚上,挨家挨户地去动员。大家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一个个又重返工地。从周家台组到二合塬山脚下,短短3公里、仅仅3米宽的石板路,整整修了三年多的时间才修成。

  在随后的二十几年里,黄继龙带领二合塬人年年修路,先后修通了从白家沟到二合塬8公里的砂石路,修通了四个村民小组24公里的土路,基本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问题。2008年,在实施村里的铺砂路项目时,由于资金缺乏,项目没有占地补助,当新路必须穿过一些耕地时,有村民给他出了道难题,“要占地,得给补偿!”黄继龙挨家挨户做工作,群众想不通,黄继龙心一横,把道路规划区内自家的3亩小麦青苗地推了。见黄继龙以身作则,村民的态度缓和了……

  环县气候干旱,降雨量少,部分群众饮水困难。为彻底解决群众饮水问题,黄继龙先后争取实施“母亲水窖”“中南部人畜饮水”项目272处。2008年7月,环县实施南部人饮工程,县上给二合塬村下达场窖建设任务145处,要求三个月内完成。当时村上正在修通村砂砾路,大车没法进村,水泥、石子、沙子等建筑材料只能卸到211国道旁边,再经过三轮车二次转运到各家各户。在料场的旁边,黄继龙支起了一顶小帐篷,顶着酷暑住了二十多天,白天发料,晚上看料,直到把1500多车的建筑材料分发到每家每户。

  2007年,环县倡导大力发展草畜产业。这年初,木钵镇规划建设几个千亩示范点。黄继龙知道这个消息后,急匆匆地跑到镇上,请求把示范点放在二合塬村。镇上的同志跟他谈:种草养畜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你们村群众的积极性怎么样?他拍着胸脯说:“只要你们把项目放在我们村上,群众的思想工作我来做。”果然,这项工作在二合塬村推进得异常顺利,当年就退耕种草2000亩,发展规模养殖户23户。这几年,凡是上面有政策、有项目,黄继龙总是第一个跑到镇上要项目,争取扶持。先后完成荒山造林1500亩,种草3200亩,发展规模养殖户41户,每年完成双垄沟播地膜玉米3000亩,输出劳务400人。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765元增加到2011年的3009元,十年翻了两番。

  在黄继龙的带领下,近年来二合塬村先后实施了户户通电、扶贫整村推进、退耕还林、土地整理、校舍危改等重大建设项目,水、电、路、田等基础设施大为改观,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黄继龙去世后,省委、庆阳市委、环县县委先后追授他为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等领导先后看望、慰问了黄继龙同志的家属。庆阳市委、环县县委及时发出向黄继龙同志学习的号召。最近,由庆阳市委组织的“黄继龙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市进行了巡回报告。在“双联”行动中帮扶二合塬村的庆阳市科技局也召开了学习黄继龙先进事迹大会,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学习黄继龙同志助人为乐、克己奉公、公道正派、锐意进取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与基层手牵手,与群众心连心,帮助二合塬的村民发展富民产业,早日走上富裕之路。

     一心想着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黄继龙,原庆阳市环县木钵镇二合塬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忠实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深刻诠释了一位乡村干部的道德情操。他用自己平凡而短暂的生命,谱就了一曲无私奉献、舍己为公的人生赞歌。在他身后,留下了群众不尽的思念,赢得了社会由衷的敬佩。

  修道路、建学校、打水窖,努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种苜蓿、搞养殖、促增收,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帮孤寡、助残困、解民忧,心系群众、舍小家而顾大家……黄继龙同志的典型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是我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楷模,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从黄继龙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心系群众。“作为村干部,就要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谋利益,办实事!”这是黄继龙生前的一句口头禅,也是他心系群众的真实写照。在担任村组干部的25年里,他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心里始终装着全村百姓。谁家老人有病,谁家孩子上学缺钱,谁家种地没有劳力,他都如数家珍,清清楚楚,并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他胸中,始终燃烧着为群众谋利的火热情怀,这种强烈的奉献精神,充分折射出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的责任感与崇高的使命感。

  从黄继龙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苦干实干。二合塬村山大沟深,环境恶劣;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黄继龙并未怨天尤人,从无丝毫气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凭着这股信念,他持之以恒、苦干实干,引进了一个又一个扶贫项目,实施了一项又一项富民举措,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上学难”“吃水难”“过河难”的问题,还为村里培育起养殖、林果、劳务三大支柱产业。以苦干谋求发展、用实干创造奇迹,黄继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演绎了我省“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发精神。

  从黄继龙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大公无私。面对通村上铺路占地矛盾,黄继龙主动让出了自家的3亩良田,在他看来,集体利益面前,自然是“舍小家而顾大家”。这种公与私的朴素辩证法,让黄继龙付出了很多,也亏欠了家人很多,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公、私之间,作为村里的“领头人”,他深知自己必须担付比别人更大的责任,必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他始终身体力行,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精神高地。

  “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为民干群情深,愿未了身先卒千家哀悼山水垂泪”,这是黄继龙去世后,村民们自发送来的一副挽联。在追忆之中延续生命、在岁月深处写下崇高,黄继龙用自己的一生,自觉实践着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我们树立起一座光辉的丰碑。学习黄继龙,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如此,我们才能在信念的坚守中,收获更加灿烂的人生。

  作者:先朝阳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4日 00:08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