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张家胜:皇城奇迹的缔造者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张家胜,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十大杰出村官”、“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和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当选为山西省第八届、第九届党代会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0年间,皇城之变全国瞩目。皇城村党总支书记、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张家胜就是这个奇迹最重要的缔造者。

  作为一个企业家,张家胜善于谋势、开放包容,无论地下转地上,还是单一变多元,他总能步步走在前,步步扎得稳,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实现了一次次转型发展,使皇城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标杆之一。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张家胜运筹帷幄、远见卓识,无论是从群众住上花园别墅,到教育医疗全免费、养老全覆盖,他总是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重位置,使村民“既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硬是把皇城打造成中国十佳小康村,成为新农村不褪色的一面旗帜。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张家胜以超前的思维,用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勇气,开启了“皇城之变”

  驱车赶到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径直走到气派的村委大楼前,还是扑了个空,皇城相府景区副总经理张红兵说,张书记又出去谈项目了。与张家胜约了好几次,采访并未成行。这倒不是这个大名鼎鼎的企业家架子大,而是他太忙了。

  张家胜今年56岁,他的人生是和皇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时光倒转30年。和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农村一样,皇城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居住在祖先留下来的残垣古建中的皇城人,在穷困的阴影中艰难度日。

  张家胜高中毕业后学了一门油漆工手艺,靠辛勤劳动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骑上了村里第一辆摩托车。在村民眼里,张家胜是个能人。也因为这,老百姓就把他选为村干部。1984年,28岁的张家胜当上了村委主任,年纪轻轻的他并不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而是有着大智慧大抱负,下定决心要让大伙的生活好起来。经过外出参观考察,他真切地触摸到外地澎湃激昂的发展声势,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维,皇城之变由此开启。

  皇城村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张家胜认识到,要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大干快上。头脑灵活的张家胜萌发了开煤矿的念头,而且他要开个年产30万吨的大煤矿。30万吨,当时就是县里也没有这么大的矿,一时被人们说成是“痴人说梦”。再加上村集体当时也没有一分钱,可以说困难重重、压力也大。

  张家胜第一个把自己积攒的1万元拿出来,但1万元怕只能在地上挖个小坑。对当时一贫如洗的皇城来说,要建这样一个“大企业”谈何容易!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人才,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1988年4月,张家胜终于从省里拿到了准予开采煤炭的开采证书。张家胜东奔西跑并多方协调200万元,煤矿建设终于动了工。

  批矿难,建矿更难。这年10月,新建煤矿的主副井破土动工,矿区一片荒凉,巨大的资金缺口让人望而却步。张家胜和他的伙伴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上山干了起来。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1991年春天,全镇最大的矿——皇联煤矿终于建成投产。当时安排劳力600多人,村中壮年农民都变成了工人,皇城开始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看着滚滚的乌金从井下奔涌而出,村民们看到了希望,都很佩服地说:“多亏了家胜!”“他敢想敢干,有脑子有本事!”

  只有200来户的小村儿,一下子就建成一个年产30万吨的 “大煤矿”,实现了传统单一农业向工业转型的第一步,这不能不说,是勇气,是胆魄,是眼光。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张家胜带领全村人迈出了转变的第一步。正是这一煤矿的建设,给皇城经济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这个企业,就不会有皇城若干年后的跨越和腾飞。

  可以说,张家胜准确判断,抢抓机遇、率先发展,使得皇城率先崛起。

  开放是发展的关键,勇于开拓,敢于先行,张家胜带领皇城村人一路领跑

  皇城因煤而立、因矿而兴,但仅仅依靠资源,发展不能长久。高瞻远瞩的张家胜比谁都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必须通过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来汇集各方资源要素,从而实现转型发展。”张家胜并未被眼前的“红火”所迷眼,而是用开放的视野看皇城,清醒地看到了皇城面临的危机,准确找到了制约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靠有限的煤炭资源,只能红火一时,不能红火一世,必须找到一个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找到一个新的接替产业、绿色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对得起皇城的子孙后代。

  上世纪90年代,就在皇城村民们沉浸在“万元户”“十万元户”的喜悦中时,张家胜又开始谋划了。这一次,他决定干一件大事——开发皇城相府,搞旅游,进行二次转型。但在这个偏僻、闭塞的山沟沟里搞旅游,不光是身边浑身沾满泥土的老百姓觉得不可思议,就连许多见过世面的人也认为是异想天开。嘲讽又一次随之而来——瞎折腾吧,非把那俩钱儿鼓捣干净不可!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张家胜默默地开始了新的求索和奔波。他怀揣《康熙字典》和《午亭文编》,匆匆踏上了京城之旅。找专家、请教授、访学者,张家胜带着一腔火热的情怀,在古迹研究、历史、旅游等高层学者中穿梭、游走。虽一身疲惫、满目憔悴,仍热情如火、真诚不已。

  1997年12月,一批全国闻名的专家学者云集皇城,“清代名相陈廷敬学术研讨会”在这个太行深处的小山沟里举行。有关专家学者对这座古建筑群及其主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具开发价值。

  从此,一项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在这里兴起。随着群众的搬迁、古建的恢复和景区建设的步步推进,张家胜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奇和激动。

  2001年初,张家胜得知大型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开拍的消息,顿时兴奋不已。《大红灯笼高高挂》曾捧红了乔家大院,那么作为康熙老师的陈廷敬的府宅皇城相府,为何不能借《康熙王朝》而扬名四海?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主动联系上剧组后,人家提出要近300万的改编费。当时,皇城相府百废待兴,要拿出近300万元做这次宣传,许多干部群众舍不得把这样大笔的资金抛出去,害怕打了水漂儿。但机会稍纵即逝,如果束手束脚,瞻前顾后,必会一事无成。张家胜一次又一次地和干部群众座谈讨论,分析研究。终于,瞄准目标,奋然出击。

  正像张家胜所期待的那样,陈廷敬这位历史文化名人成了这部历史巨篇的重要角色,皇城相府也成了电视剧拍摄的外景地,顿时声闻千里。2002年,皇城相府迎来了市场的回报,火爆景象持续不断。当年景区接待游客31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1500多万元,实现综合收入3000多万元。

  皇城相府火了,皇城人笑了。张家胜用气势非凡的大手笔为皇城打造出一个新的支柱产业,成功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获得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说起当年转型文化旅游产业,张家胜深有感触地说,当时,我们一方面看到周边一些村在煤炭挖完后,由于没有地面接替产业,很快就出现了返贫现象;一方面又看到许多毫无资源的地方,创造出一个个经济发展的奇迹时,我们就重新认识皇城优势,重新定位皇城,果断决策转型文化旅游产业。

  “挖资源确实让老百姓富了,但明天和未来怎么办,子孙后代靠什么,要发展就得因地制宜,用多条腿走路。”张家胜再三强调说。10多年来,张家胜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坚定不移地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不断大手笔运作:开发九女仙湖,建成了总占地1072亩的农业生态观光园,景区面积扩大到39.2平方公里,并修建了高标准的相府庄园,“吃、住、行、游、购、娱”的六大功能全面提升,2010年皇城相府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正是用善思善学、开放包容的理念引领发展模式创新,在发展方式、体制机制等各方面想在前、干在前、突破在前,皇城村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旅游”的重大转变,实现了由“挖资源”到“挖文化”的华丽转身。

  皇城相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张家胜“极具开放性、包容性的视野和思维”,也再次印证了资源型地区想发展,重在因地制宜,统筹比较优势和优势资源,选择合适自己的路径,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此才能找到跨越发展的支点,创造发展奇迹。

  转型是前行的力量,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张家胜还要打造一个新皇城

  “转型靠什么?靠思想解放。我们干部就要比群众看得高,看得远。就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如果群众都能想到的事情,我们再去办就迟了。我们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张家胜一语中的。

  跳出皇城看皇城、分析对比看皇城、站在高处看皇城,由此皇城开启第三次转型,在更高的发展层级上设计未来,这是皇城持久发展的秘诀,张家胜深谙其道。“转型要及早,不能一条道路走到黑;转型要科学论证,不能盲目蛮干走弯路;转型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发展没方向。归根结底一句话,要结合实际,不能瞎折腾,更不能让老百姓吃亏受累。”

  张家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旅游火热起来后,他的发展理念也变了!根据皇城当时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形势,张家胜果断把发展思路调整为“以文化旅游业兴村、以现代服务业富民、以高新技术业强企”,走出了一条具有皇城特色的发展道路,创建了全市第一个村级集团化公司,工业、旅游、高新产业一齐上。目前已壮大为21个企业,总资产45亿元,成为全市最大的村级经济组织。

  如果问是什么支持着张家胜始终敢想敢拼、不断创新,我想是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更大空间谋求发展的开放胸怀。

  张家胜有一句名言——煤炭产业能做强做大,但很难做长做久;旅游产业能做长做久,但一个景区做到一定极限后,却再难做强做大。当记者问起,在旅游产业搞得红红火火之时,他选择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路,这是基于什么样的理念和判断?这种始终求变的忧患意识如何成为发展的动力之源的?张家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使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拥有强大的优势和后劲。大家可以看到,哪里的高新产业发展得多,发展得快,哪个地方的经济就好,实力就强。

  近年来,皇城选择了新能源、生物制药、蜂蜜酿酒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特别是今年在深圳设立了研发中心,在太原与山西宇星客车厂合作进行新能源整装客车生产;建设中道新能源金匠园区,预计11月份可试产运行。涉足这些高新产业使得皇城增加了发展后劲,品牌得到了提升,最重要的是更新了观念,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一次次产业转型过程中,张家胜不仅深挖内部资源,更善于合理运用各种外部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并制定了一些优惠措施和政策。如今,留美博士、高级管理人才、离岗老干部、退休专家学者、大学生村官……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在皇城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任何事情都是人起主导作用的,都是人干出来的。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必须重用能人、善待外人,共同推动着皇城向前发展。”张家胜说。

  搞生态、旅游,还搞新能源汽车……转型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未来皇城的产业是怎样一幅壮美图景?张家胜说:“当前,皇城正在进行第四次转型,大力发展房地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再过几年,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更加配套完善,形成一条龙,在皇城形成两日游的旅游目的地;高新产业从电池研发、到生产再过整车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在晋城投资20亿元建设一个集五星酒店、高档公寓、写字楼、商铺为一体的国际标准的城市综合体——皇城新区,打造晋城的“新地标”,抢占晋城市服务业的高端市场,在更大的领域、更高的水平上发展经济,打造我们的品牌。”

  记者面前,张家胜像一个敏锐的智者。他一再强调说,世界每一天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市场也是瞬息万变,一个企业要适应整个环境的变化,就要不断地创新经营理念、思路、模式,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落后于别人,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然每次转型方向,都是根据皇城实际和国家产业政策,并经过科学论证决定的,并非盲目而动。

  如今我市正处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综改试验、中原经济区、中部崛起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同样为皇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未来,张家胜向记者说了几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十二五”末,全集团经济总量达到50亿元、力争达到6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要达到20亿元,旅游和其他地面企业要达到10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0万元,打造一个新皇城。

  品质是成功的保证,坚韧不拔,一心为民,张家胜赢得了事业,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在皇城村,随便敲开哪一家的大门,关于张家胜的故事,说也说不完,“家胜有头脑、有远见,是个特殊能的人。”是群众对他的共同评价。

  村老龄委办公室主任郭培元,今年70岁。他可是一位特殊的村民。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是“非转农”回到皇城村的。郭培元原在阳城县国土局工作,2003年退休后,他毅然选择了回到村里当农民。为什么要回村里?郭培元说,他回来就是奔着村里的好生活,是奔着张家胜来的。“住的是花园式别墅,入了养老、医疗保险,月月发着超市的卡,想吃啥买啥,你说这日子过得能不甜?”

  60岁的芦小俊嫁到皇城村已近40年,从一贫如洗到过上了别人想也不敢想的幸福生活。芦小俊住的二层小洋楼,一年光家庭旅馆这一项收入就有近三万元,再加上入股分红,一年下来收入不少。老伴、儿子、儿媳都在皇城集团上班。她的直接感受是“百姓过得痛快了,全得感谢张家胜,他是个特殊能的人”。

  在村中转一圈,记者感受到的是“少有所教、壮有所为、老有所养、残有所帮”,真正把“富”字写出了广度和深度。就像村里百姓说的,在皇城村,没有暴发户,也没有贫困户,即使收入有些差距,心里也平衡。

  最让记者惊讶的是,全村绝大部分人都住进了别墅式的新房,而张家胜一家却还住在旧房子里。说起这,芦小俊眼眶有点湿润,“张书记可真是个好人,凡事都先想着大家,自己吃亏受苦。”皇城村人谁都知道,张家胜的孩子跟别家的没有什么两样。用张家胜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的子女也是一个农民的子女。我没有给他们更多财富,他们和普通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心为民、一心为公,这就是张家胜。品质是成功的保证,品质有多高尚,成功就有多卓越。记者的心里有这样一个感慨:皇城村不仅赢在老祖先留下的资产上,还赢在有一个优秀的领头人上。可以说,张家胜不怕吃苦、坚韧不拔、一心为民的精神,是皇城之变最重要的人力因素。

  老百姓的话,说得更直接,村民陈胜利说,“没有张家胜就没有皇城村的今天。别的村跟皇城拥有的资源差不多,可他们就没发展起来,为啥,因为他们缺一个‘张家胜’,缺一个好的领头人。”

  张家胜是成功的当家人,也是优秀的企业家。今年8月,他应邀参加了首届世界晋商大会。在张家胜看来,明清时期,陈廷敬家族是晋商代表之一,吃苦耐劳、勤勉敬业、结群抱团等精神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但老晋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没有创新,被时代淘汰也是必然的。“新晋商精神就是诚信、包容、创新,诚信是晋商之本,包容是晋商之德,创新是晋商之魂。现在,我们不仅要做诚信晋商,更要做责任晋商、知识晋商,不断学习世界领先科技和管理理念,结合实际为我所用。”张家胜的一席话掷地有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这一论述,对皇城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张家胜看来,这是皇城之变的内生动力,更是皇城一路前行的力量之源。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5日 00:06 来源:太行日报 编辑:许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