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太湖县寺前镇林冲村黄鹤小学老师黄文伟:37年一首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黄文伟

  37年,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一直坚守在这所偏远的山村小学;37年,他爱生如子、视校为家,在小山村里年轻一代的心中,他俨然像父亲一样可亲可敬;37年,人生向晚。如今尽管他只为5个孩子当老师,但依然迷恋那站了半辈子的三尺讲台。37年,他先后26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10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就是安徽省太湖县寺前镇黄鹤小学教师、优秀共产党员黄文伟。

  一个人生就是一部恢宏的交响曲,我们每个人都在用毕生的精力,谱写着各自不同的灿烂。

  在海拔600多米的一处山岗上,55岁的黄文伟老师伴着37个寒来暑往,用青丝换白发的默默坚守,无怨无悔地弹奏着人生中简约却最美的歌唱!——题记

  37年,他像钉子一样“铆”在一个岗位上

  9月4日早晨,海拔600多米的寺前镇林冲村黄岭岗被一片暖阳所拥抱。

  黄文伟站在学校的台阶上,深情地注视着正在玩耍的5个孩子,晃动起了手摇铃铛,随着“叮叮叮”的清脆响声,黄鹤小学迎来了新学年的第二天。

  这个手摇铃铛陪伴了黄文伟整整37年,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是老校长花了两块九毛一分钱从县里买回来的。铃声依旧,青春向往,今年黄文伟已经55岁了,昔日的民办老师现在也当了校长。可在这里除了他这位校长已经没有别的老师了,而听见“铃声”前来上课的学生也变得越来越少了。上个学期,学校仅有的7名学生,有两名升入三年级,到十里开外的朴初小学读书去了。

  今天,像往常一样,黄文伟带着孩子们来到简易的升旗台前,“预备——起!升国旗,唱国歌!”黄老师习惯性地左手拉绳,右手很是利索地展开国旗, 霎时,一阵稚嫩而响亮的歌声在山间回荡。这歌声,在这个偏远的小山岗,荡漾了37年,也点燃了山村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

  黄鹤小学是林冲村唯一的单小,最早建于1962年,后几经修复,2008年又在原基上重建成5间青砖瓦平房,保留了一、二年级。“学校里最多的时候有40多名学生和两位老师。近年来,学生数越来越少,其中一位老师也退了休”,黄文伟说。

  学校附近黄岭、文岭、黄鹤三个组,人口只有300多人,条件稍好的住户早已搬迁。这里的人们生活并不富裕,一条弯弯曲曲的盘山乡村水泥路去年才缓缓延伸到村庄。学校骑摩托车到山下的镇区要40多分钟。

  “这里条件太差,留不住人。”黄文伟苦笑着说:“不怪他们,确实太苦了。”

  1975年,黄文伟刚刚高中毕业,就到黄鹤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此,黄文伟就像铆钉一样铆在了这个岗位上,一“铆”就是37年。那时学校还是一所完小,有两个老师。另一位老师任校长,黄文伟就一门心思地搞教学。一到五年级他都带课,语文、数学、体育、音乐样样课都教。一天六七节课,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时间。放学了,他还得将一小提篮作业本带回家修改。由于工作兢兢业业,教学成绩也十分突出,年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或先进工作者。1984年他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每一个孩子都是我手心里的宝”

  刚开学,尽管5个孩子都是“老生”了,但拿到了崭新的课本和作业本,依然兴奋不已,端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可孩子的心性总是好动的,没多久这些孩子就有点坐不住了,在座位上东张西望起来。

  黄文伟似乎感到了孩子们的不专心,于是笑眯眯地“盯”着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朗诵课文。在稚嫩的读书声中,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学校立刻有了活力。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一些像黄文伟这样的年轻民办教师开始自奔前程。许多人都请人代课,然后自己去参加补习班,准备民师转正或者其它名目的招工考试。那时候,当民办老师,工资收入非常微薄。一年辛苦下来,黄文伟换来的只有200个工分,村里没有现钱,每到年终的时候只能以稻谷相抵,最终折算成约60元工资。黄文伟家有两个孩子,还有一位残疾的叔叔靠他供养,生活难以为继。尽管如此,那时候在村里最有文化、最活络的黄文伟总是以各种理由挡住“出门挣大钱”的诱惑,为了孩子而义无反顾地留在学校。家里种有几亩田,这些年来,除了寒暑假,农活基本上全是他的爱人独自承担。即使是农忙时节,他宁可花钱请帮工,也不耽误孩子们的一节课。

  1996年,黄文伟终于实现了民师转正。因为工作业绩突出,镇中心学校领导准备将他调到镇区的一所小学去。可是第二天,村里的领导和许多家长都闻讯找到了他家,恳求他不要走。面对村领导和乡亲们的一再真情挽留,想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神,黄文伟又一次选择了留下,因为他无法割舍那由衷的情感。不仅是乡亲们对他的信赖,更是他对学生们的挚爱。“黄校长爱生如子,对每一名学生,他都视同己出”, 村民高莲荣动情地回忆说:“1995年冬,我侄女汪艳琼上二年级,不慎摔伤了脚,接连两天都没有来上课。黄老师知道后,第三天就去我家接孩子上学。我家离学校有四里多山路,黄老师总是每天清晨去接,下午放学又送她回家。连续四十多天,都一直是背来背去,我们都非常感动。”

  虽然,黄鶴小学是一所单小,但什么课程都没有落下。没有体育设施,黄文伟就带孩子们拔河、打羽毛球、打乒乓球。原本不懂音律的黄文伟,为了教学生唱歌,自己添置了电脑,先从网上一遍遍地学歌,然后教孩子们唱,并用自制的乐器伴奏。

  “对待那些实在有困难的孩子,他就送教上门,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我们经常见到黄老师拿着黑板串门的身影!”满头白发的村老支书黄金璧眼含热泪地说:“黄老师就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他把自己完全献给了我们的小山村!”

  近些年,村里修通了水泥路,全长6公里的黄鹤公路临校而过,交通方便了,机动车辆多了,因此成了黄文伟寝食难安的一块“心病”。“哪一个孩子不都是我手心里的宝啊?病不得、疼不得、摔不得!”黄文伟担心的是,5个孩子分布在方圆十几公里的荒岗野岭,都是留守儿童,上学途中车来人往,学生的安全最令人揪心了。于是,他与孩子们的家长、亲属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每天早、晚必须负责接送。他还与过往司机约定,每经学校门口要减速,途中遇到学生要慢行,不能突然鸣笛。每天清晨,他一手拿着饭盒,一手拎着开水瓶,准时从家里出发,早早来到学校,在路边迎候一个个学生。每天放学,他又把一个个学生安全地交到学生家长和亲友手中。因为每天要起早贪黑,担心路上安全,黄文伟的爱人文菊红特地买来一条小狗,取名“毛毛”,为黄文伟途中壮胆。现如今,小“毛毛”在那条崎岖的小路上,形影不离地陪伴黄文伟走过了11年的风风雨雨。

  去年开始,孩子们吃上了“营养餐”。在这个远离城市的山乡,如何保证孩子们的饮食安全,黄文伟为此煞费苦心。每次营养餐到学校,他都要仔细验看是否有异味、变质,查看保质期。有时候,因路途遥远,鸡蛋出现破损,黄文伟就特地从家里拿来鸡蛋补上。尽管如此万无一失,但是他还是不放心。于是,他也和孩子们一样,每天早晨从家里带上饭菜,在学校里吃盒饭。只有亲眼看到孩子们吃喝安全,他才放心。

  明天,我依然爱你!

  寒来暑往,春去春回来,黄文伟华发添两鬓。

  如今,村子里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全部是受黄文伟启蒙教育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从这里步入中学、上了大学。曾经和黄文伟共过事的老师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他一人依然选择了坚守。

  在黄文伟简陋的办公室里,墙上挂满了各种制度。过去有两名教师,他们还坚持召开每周一次的教学例会,会议记录记得一清二楚。尽管从事教学37年了,尽管只有5名学生,黄文伟的备课笔记还是当年一样地一丝不苟。37年,仅备课笔记就推有一尺多高。

  现如今,在黄文伟的办公室里又多了一个笔记本,那上面记录了从这个小山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和创业成功人士名单,这名单凝聚了黄文伟37年的心血和汗水,“这是我的骄傲!”黄文伟不无自豪地说。

  37年,黄文伟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这个偏远的小山村;37年,300多人的小山村先后考取了44名大学生,他们当中有的已官至副师,有的名满华夏;有近50名青年男女,驰骋祖国大江南北而创业有成;37年,黄文伟先后26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10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所有的故事只能有一首主题歌 ,我知道你最后的选择……”,在我们行将结束采访的时候,不知是谁的手机彩铃传来童安格这首耳熟能详的老歌,或许是激起了黄文伟那内心深处的固有情愫,这位55岁的老教师眼眺远方,目光更加坚毅:“尽管,即将退休了,但是这里都将成为我人生最有价值的主题。我会干到老,爱到老!”

  触景生情,顺着黄文伟的目光,那远山如黛,万里碧空。在我们身后,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似春风催春。

  青春过往,桃李满枝头;人生向晚,夕阳无限美。37年,黄文伟老师不为争春而花开,就像一株朴素而明朗的米兰,深藏在山里的绿叶间,悄悄地把孩子们心中的美好妆点。(陈振伟 孙兵)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2日 00:54 来源:安徽先锋网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