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农民创业致富路上的带头人——宿州市埇桥区刘寨村党委书记王化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王化东

    姓名:王化东

    性别: 男

    年龄:1967年1月出生

    职务: 夏刘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宿州市化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工作时间:1986年7月

    入党时间: 1993年10月

    宿州市埇桥区夏刘寨村,一个集体账户只剩下7角钱,村民年收入不足600元,八成村民住着土坯房的穷村烂寨,因为选对了一位当家人,苦干十余年,不但摘掉“穷帽子”,而且跻身“中国农村改革典型村”行列,闯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夏刘寨模式”。从1999年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以来,王化东带领村党员群众通过统分结合、集约经营的形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创办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实现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夏刘寨村从一个贫困村变成全国闻名的绿色小康村、文明村,被誉为全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先后获得“中国农村改革典型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文明工作先进村”、“安徽省生态村”、“安徽省村镇建设十佳村”、“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2003年,王化东被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2003、2004年连续被评为“全国十大种粮标兵”;2005年,先后被评为“全省十佳村干部”、“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农村改革十大风云人物”;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7年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2008年被评为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王化东

王化东

    殚精竭虑筑堡垒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村党委书记,王化东坚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放在全村各项工作的首位,建立“夏刘寨村农民夜校”,依托党员远程电视教育、电脑等设备,坚持每周日集中学习制度,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和政策水平。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初六,都会邀请区农科所、区文化局、区组织部、区科技局、区农委等部门的专家到村授课,让党员和村民学习新知识,接受先进的教育,解放思想。先后多次组织全村党员及群众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先后到江苏华西村、梦兰村、山东龙口市南山村、萧县萧国圣桃种植基地、徐州棉花种植基地等参观学习,培育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和致富能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他本人先后参加合工大、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函授学习,并拿到了大专文凭。通过健全党员议事会、开放型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民主自治机制,加强了以村党委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使夏刘寨村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建设先进性班子。为增强村党委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树立党委形象。王化东带领村“两委”班子围绕“建设科学发展新的夏刘寨”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1年度“小学教”活动期间,在全村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主动寻找差距、清醒认识差距、科学弥补差距、强化忧患意识”大讨论活动,征求群众意见800多人次,收到意见和建议372条。并针对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愿,把急需解决的难事列入自己和村党委的公开承诺中,在党务、村务公开栏上公开,接受群众评议监督,受到了群众好评。

    建设有能力班子。多年来,王化东引领党委一班人把发展当追求,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争做创业能力强、奉献精神强和公道正派理念强的“三强型”党员干部。坚持以围绕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来统领党建工作,以党员干部技能化、农民组织化、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实施了“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全村80名党员,发挥果树栽培、良种繁育、科学饲养等一技之长,与650户村民结对子,2010年,实现帮扶农户人均收入7000元,创造出让群众满意的业绩。创新村级党组织设置,依托产业链分别设置了农村社区、公司、协会、合作社等6个党支部,以专业协会为纽带,实现了党建与经济工作的相融互动,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全面增强了党组织在农村经济主战场上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凝聚力。

王化东

    励精图治谋发展

    大胆尝试土地集约经营。夏刘寨村是安徽省北部的一个小山村,自然条件较差。1998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千元。针对土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无法抗拒市场经济大潮,农民种田积极性大大挫伤,甚至出现土地抛荒的现象,王化东瞄准市场,借鉴经验,大胆改革,在村“两委”协调与支持下,将村东一块约500亩的土地从村民手中集中起来,实行部分集约经营,公司承担所有农业税费、各种集资和义务工等负担,风险公司承担,盈利大家分红。他先后与山东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上海交大、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十多家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引进皖麦19、皖麦52等多个优质小麦新品种,亩产达到550公斤以上。在公司“酵母”作用下,经营规模由最初的500亩,扩大到2006年的5000亩,2008年又向周边村扩大至8000亩,并全部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销售,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

    全面盘活山地荒坡资源。王化东针对本村荒山面积较大的特点,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林资金扶持,开发荒山荒坡,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干杂果。在摸清市场行情后,拿出50万元,无偿为村民从山东等地购进了金太阳杏、桃树、石榴、李子、大枣、侧柏等名优杂果苗木80多万棵,果树收益全归村民。2009年,“夏刘寨村万亩干杂果种植基地”的杏树,已给村民带来每亩2000元的可观收益。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2005年,夏刘寨村的糯玉米、面粉分获中国绿色食品认证;2006年夹沟香稻米获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夏刘寨村的有机农产品销售到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

    积极探索工业兴农新路。规模种粮增加了村集体的积累,但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还是要发展工业企业。经过思考和筹备,王化东领头创办了皖北地区第一家农民参股的农业企业——星源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在原有建筑队的基础上组建了建筑公司,由建筑公司对外统一招揽工程;创办了食品加工厂,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对粮食进行深加工,以提高了粮食作物的附加值。渐成规模后,又组建了更大的公司,下辖建筑安装、农业开发、食品加工、禽畜养殖、良种繁育、手套加工、轧花等子公司,打造成村级企业航母,实现了农民办工业,然后反哺农业,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良性循环模式。目前公司已拥有资产1000余万元,年销售收入6600万元,年利润300多万元。公司成立后,村里的土地由公司统一经营,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有能力出外打工的,不再担心家里的土地没有人管。不能到外面打工的,可以在村里的公司各尽其能,人尽其才。青壮劳力搞建筑,盖房子,妇女及年龄较大的村民,可以在农业公司、食品加工厂或轧花厂里上班,既安全又实惠,工资又能兑现。眼下,夏刘寨村的村民,除去在外打工的,人人有事干,个个拿工资,平均年收入在8000元以上。不仅如此,外村还有农民来到夏刘寨打工。

王化东

    无私奉献垂风范

    兴办公益事业。为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存方式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王化东每年都拿出30万元资金,用于农民新村和公益事业的建设发展。近年来,先后完成了村庄主干道铺设、路灯安装、路边绿化带、自来水水塔、11000米暗渠排水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变三面环山、交通不便的局面,投资980万元,建设了全长4公里通往206国道的穿山公路,2009年全线贯通,并开通了公交专线,极大改善村民出行环境。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兴建有3000册科技生活书籍的农家书屋,成立了乾山书画院、乾山文工团和夏刘寨文化艺术中心,每年举办各类书画摄影艺术展、文艺演出30多场次,极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建设新型集镇。为把夏刘寨村尽快建成集商贸、流通、加工于一体的新兴集镇,王化东请南京农业大学编制了《夏刘寨村新农村建设十年规划》,2009年7月,集商贸、居住为一体的1.8万平方米的商贸街建成使用。2010年,投资9900万元的土地复垦整村推进项目开始动工;600套农民别墅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投资5亿元的温泉浴场前期勘探设计工作全部结束,开工在即;投资1亿元的蔬菜加工项目开始上马。

    关心困难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好事。新建高标准敬老院,解决孤寡老人的赡养问题。逢年过节,坚持上门慰问“五保四属”、困难村民。五保户武苍龙的三间土坯房破损严重,成了危房,王化东不仅送去800元钱,还亲自组织建筑队,为武苍龙盖起了两大间砖瓦房。村里一个的育龄妇女,因家庭困难长期在外打工,回村后,王化东用自己的车将她送到镇卫生院做节育手术,不仅垫付了手术费用及药费,还安排镇上的饭店为她送饭送菜。近年来,先后资助7名贫困学生考上了大学。

    处处克己奉公。无论是筑渠修路、还是引水上山,无论是小流域综合治理,还是开发荒山荒坡,王化东总是走在前、干在先,以苦为乐、无私奉献。从2002年开始,夏刘寨村的农民新村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村民们都相继搬进了新居,但王化东一家还挤在村部旁的一间小房子里。近年来,为了村里工作、群众利益,王化东牺牲很多家庭和个人利益,就连母亲和妻子生病住院,也很难抽出时间陪护,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

    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王化东带领村党委以实际行动实践着先进性要求,树立新时期农村干部形象,保持艰苦奋斗本色,塑造了新时期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新形象。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4日 17:14 来源:安徽先锋网 编辑:王壹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