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铸东海铁军 创援建奇迹——宁波市支援青川县部分乡镇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党委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四川省青川县是2008年“5·12”特大地震四个极重灾区之一,全县4821人遇难,135万间房屋垮塌,基础设施瘫痪,全县25万人无家可归……特大地震给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雪上加霜……

  奉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命令,宁波市委、市政府迅速从全市抽调得力骨干组成宁波市援建指挥部,同时成立了宁波市援建指挥部党委,8月27日,援建指挥部进驻青川县,实施对口援建,至2010年10月19日,圆满完成援建任务,指挥部撤离青川,前后历时780天。在这支由5000多人组成的宁波援建大军中有共产党员106名,其中指挥部干部党员49名、施工单位党员57名。

  摆在宁波援建面前的几乎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任务特别重——在地处偏远的深山大壑中,在“站立的废墟”上重建一座县城;

  时间特别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完成”,由于种种原因耽搁,使得宁波人必须用15个月时间完成县城重建任务;

  要求特别高——县城重建是援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倍受中央和全国人民关注,省委、省政府对宁波寄予厚望;

  难度特别大——地质、地理和工作条件极差,板房腾挪难、征地拆迁难、交通运输难、项目推进难、施工组织难。

  面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宁波援建指挥部遵照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紧紧依靠省援建指挥部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家乡人民的大力支持,以“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状态,牢记重托,不辱使命,大胆创新,攻坚克难。780多个昼夜他们挥洒汗水,不分上下班、忘记节假日、没有白天黑夜之分,5加2,白加黑,披肝沥胆,超常付出,超负荷劳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780个日夜舍生忘死,面对26000多次强烈余震,面对2009年“7·16”和2010年“8·13”青川县两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宁波援建全体党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冲在一线,抗击天灾,抢救物资,保护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乔庄河决堤时,组成“敢死队”,跳入滚滚洪水,封堵决口,与洪水进行了殊死搏斗,在青川大地留下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780多个昼夜殚精竭虑,破解一道道难题,攻克一座座堡垒,给灾区群众修筑了一个新家,重建了一座新县城,使灾区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大幅度的跨越;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开展产业援建和智力帮扶,大大增强了灾区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780多个昼夜他们忘我奉献,两年多来宁波援建全体党员,为援建工作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有的推迟婚期,有的因拼命工作负伤累累,有的忍着病痛推迟上手术台,有的因积劳成疾倒在援建一线上而险些丧命,有的因援建工作延误诊治而英年早逝。

  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共完成了145个援建项目,帮助6800多户农民重建了农房,建成36座漫水桥、30余条总长290公里的通村公路、183个农村集中供水点、18个产业项目……使援建区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仅用了15个月使一座崭新的青川新县城从废墟上拔地而起,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创造了奇迹。他们用自身实际行动铸就了“同舟共济,抗击天灾,智勇坚定,顽强拼搏,科学重建,不胜不休”的援建精神,在史无前例的人类大援建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等浙川两省领导,给予宁波援建指挥部高度赞扬。

  两年中,宁波援建共获得集体荣誉50个,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援建工作先进集体”,350余人次分别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国家和省、市级表彰。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30日 09:56 来源: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编辑:吕莎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