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向信息化转型的铁甲尖兵

——记北京军区某机步团坦克六连士官贾元友(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贾元友(下)在给新战士讲解新装备射击操作要领。

  一个士兵的路究竟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够看多远。

  一个士兵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取决于他在追求什么。

  贾元友,一个入伍14年的士兵,因为看到了明天的战争,因为渴望着战场建功,不但从新兵走到了四级军士长,更是从机械化走到了信息化。

  盛夏,走进当今中国最先进的坦克部队,随着北京军区某机步团坦克六连士官贾元友钻进坦克、冲过训练场、置身战术对抗中,“转型精兵”的形象便赫然眼前:敦实强健的体魄,烈日灼黑的脸膛……尤其是,在全新的显示屏、按钮、指令系统和数据流面前,那精准的判断、娴熟的操作与威猛的低吼!

  贾元友,一个猛冲在转型前沿的士兵。

  说他强,他强得令人难以置信。精通新型坦克的所有操作,攻克12项信息化装备训练难题,7次在师以上比武考核中夺魁,刷新7项坦克实弹射击纪录……

  说他猛,他猛得让将军们赞不绝口!连续10年担任坦克通信、射击、驾驶三大专业“兵教练”,培养的专业技术尖子有21人在新装备比武中夺魁。2012年6月军委首长在接见贾元友时称赞他为 “士官教授”!

  一个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的“80后”战士,靠什么站在了军事训练转型的时代潮头?

  碰撞——危机感点燃虎狼气

  训练场上,新型坦克如同一只猛兽,匍匐在烈日下。贾元友身躯高大,但登上坦克、进入战位的动作却极其矫健,一个腾跃,就到位了。

  酷热让铁骑蒸腾着滚烫的气焰。记者小心翼翼,却不时被铁板碰撞着。

  提问,就从碰撞开始吧。

  “你练坦克,没少碰着吧?”

  贾元友略一停顿,说:“是啊!但真正的碰撞,却不是身体与钢铁,而是新与旧。从感情,到能力,到观念,一开始就碰得头破血流……”

  说话间,战车轰鸣起来。起步、加速、180度回旋、瞄准击发!似乎连大地都在颤抖、震撼!

  “听说,你讲过‘我爱坦克,坦克不爱我’?”

  贾元友嘿嘿一笑。

  进到坦克里,其实就有了答案。舱内空间要求坦克兵身高在1米65以下,可贾元友有1米77。要进入战位,常常要如楔子一样打进去。

  “感到特别憋屈吗?”

  “不,我和坦克已融合成一体!”

  爱坦克,渴望被坦克爱,这才是他的“魔鬼欲望”。

  肢体被镶嵌,但心灵在舒展。这或许就是士兵的使命与品格。

  柴油、橡胶和太阳烘烤出的钢铁味,混合在一起,让人几乎窒息。穿着厚实坦克服、高靿坦克靴的贾元友,却没任何的表情,脑、眼、身、手、脚,与跃进中的坦克高度协调地运转着。

  “信息化时代,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优秀坦克兵?”记者再次发问。

  “这是我见到新坦克后,一直在问自己的一句话!”贾元友回答。

  那是一次令贾元友刻骨铭心的见面。在工厂里,钻进坦克后,这个把老坦克练得“做梦都能飞起来”的兵,竟然束手无策了!

  操纵杆竟然如此轻灵!闪烁的显示屏、全新的按键、变幻的数据……这还是坦克吗?

  “新装备的列装,对我和许多人产生强大冲击。转型之路,艰难如山。碰撞之痛,侵彻心髓。”从不服输的贾元友,危机感陡然升起!“我知道,从前的一切都归零了。”

  只有初中学历的贾元友,在厂家提出的一连串“必须”中,流下了一身冷汗:必须熟悉电脑,必须掌握英语和汉语指令输入,必须读懂各类作战数据……

  深知自己有文化软肋的他,此刻看到的新装备,不再是可爱可亲的样子。它更像一头怪兽,一道深深的鸿沟。

  “难道,它会把我给废了?不!再烈性的战马,也得成为战士的坐骑!”入伍那阵,还是“新兵蛋子”就敢和老兵叫阵,一向勇猛得不给对手喘息之机的贾元友,抓住新坦克的控制手柄,使出全身的力气,紧紧地握了一阵。一同登车的厂家代表看在眼里,出来就说:这小子身上真的有股子虎狼气!

  伙计!先把你当对手,再和你做兄弟!

  在碰撞中激起血性的贾元友,就这样与自己、与信息化,展开了较量。

  学习——知识中榨取新能量

  什么样的学习堪称“榨取式”?

  “贾元友就是个能榨干老师、榨干时间、榨干知识的典型!”

  装甲兵工程学院兵器工程系副教授王东军,用了“特别爱提问、特别能纠缠、特别会拦截”,来形容这个让他难忘的学生。

  长年跑部队的王东军,评价贾元友“绝对是一个高水平士兵”。

  在新装备厂家,课程就开始了。

  贾元友爱提问题是出了名的。对内行他善于发问。对同行他不耻下问。

  当一个学生大量地占据了老师的课余时间,再有耐心的老师也会笑不出来的。那段时间,王东军把贾元友称作“拦截者”、“堵截者”。

  “他极大地压缩了我的个人空间,他常常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不管是办公室、操场、俱乐部、餐厅。我说,你快成跟班了。他嘿嘿一笑,仍然我行我素。被他盯上就别想轻松,周末一大早堵家门的事他干过。总之,你走到哪,他和他的问题就会追到哪儿。” 说到这里,王东军语气很无奈,表情却微笑。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是在感动。他为什么这样?他为了谁?不就是为了当一个能够真正保家卫国的好兵吗?!”王东军眼中有泪。

  为了学到管用的东西,贾元友会拼命。接装新型坦克后,贾元友主动请缨:为操作训练编写一本教材!

  这哪是士兵能够啃下的骨头?从教授,到领导,还有士兵战友们,无不为之捏着一把汗。

  贾元友每天长时间钻在坦克里。那时的塞北重镇,零下10多摄氏度,他只穿着薄毛衣。一天傍晚,天气特别冷,已经零下20多摄氏度,六七级风。有人问:“小贾回来了吗?”大家相互对视,都“哎呀”一叫,往坦克场跑。一看贾元友就在那里!眉毛和发梢结了霜,可呼吸还是热腾腾。

  在战友的坚持下,他收了摊准备从坦克出来。可几次努力却站不起来,奇怪地说:“怎么腿不管用。”赵副团长大叫:“糟了!”等把贾元友弄上来,抬回宿舍一番搓揉,终于挽救了那双差点就报废的腿。

  主动而勤奋的榨取式学习,让贾元友获得了全新的能量:

  2011年冬春之交那个寒夜,运送新型坦克的军列一到站,贾元友就奉师长的命令,用一个小时向军师领导深入浅出地讲清了它的构造和性能;

  在接收新装备的20天内,他不负重托编写出了6万字的新型坦克教材。

  “更重要的是,我没有被淘汰!”

  是啊,原先的铁骑驭手贾元友,又有了新底气!

  苦练——“信息能”改造“机械能”

  关于信息化作战,曾有一种浪漫的形容:鼠标和键盘,代替机枪和大炮。

  对绝大多数“80后”来说,鼠标和键盘那是再熟悉不过了。然而,在贾元友这里,小小的键盘这一关,何其难闯!

  粗壮的手指,拙笨的肌腱,拿鼠标会抖动,敲键盘会误击……而操作那些精确度要求极高的旋钮,需要精准的力道。每一步都是一道山峦,贾元友把自己铆在坦克里,坚持练习稳、准、快。

  在一次比武训练时,贾元友坚持夜晚在坦克车上睡。三伏天高温就不说了,训练场蚊子多得要命。下了雨,蚊子一群一群往坦克里钻。不要说拍死的,早晨起来,身体下边压死的蚊子就一层。

  那一练,就是18个日夜!战友们说,蚊声如雷。可贾元友竟然一边拍蚊子一边安然熟睡,早晨一看满手掌都是血,全身鼓起难以计数的蚊包,后背还有8个勋章大小的肿块。

  终于有一天,这个“手笨脚大”的士兵,操作火炮、键盘、按钮的动作,达到了“干脆利落快,轻重拿捏准”。

  “练手”本不容易,“练脑”就更难了。就拿新坦克火控系统来说,仅操作面板上就有50多个零部件,涉及机械、电气、计算机、光学等多个知识领域,要完全弄懂这些深奥知识,谈何容易!

  贾元友的“练脑行动”开始了。

  靠自学,取得成人中专学历后,他又报了大专和本科课程,每天按计划进度,严格落实,直到以优异成绩通过26门课程考试,获得学士学位。

  军事科技知识,尤其是装甲兵作战、信息作战知识,那是运用信息化装备必须了解的东西,贾元友就一头扎进《信息化作战研究》等书本中。

  不是说信息化战争又叫“白领战争”吗?为什么要这样自苦?他说:“要把自己身上的机械作战能力转变为信息作战能力,那可是脱胎换骨!不吃苦,不受累,旧的不去,新的能来?!”

  苦练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在机械化中冲锋陷阵的贾元友,以高标准通过了信息化新装备的通信、射击、驾驶三大坦克专业特级资格考试。

  一个能驰骋信息化沙场的“三特精兵”,轰然出世。

  争锋——校场上冲出王牌兵

  烈日如火。京郊某靶场,2010年北京军区基础训练大比武进入白热化。这次比武是军区历史上规模最大、专业最全、人员最多的一次。作为比武的重头戏之一,7月2日的坦克实弹射击决赛,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8时40分,10枚红色信号弹升空,一场巅峰对决上演了。不同部队不同型号的8辆坦克同时发起冲击,卷起漫天烟尘,直扑射击地域。

  贾元友驾驶的新型6号战车一马当先。搜索目标、测定距离、装填炮弹……就在目标刚刚显示的瞬间,他按下了击发按钮。

  一声巨响,炮弹挟雷裹电飞出炮膛,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不偏不倚正中靶心。观礼台上,军委、总部和军区首长拍手叫好。

  指挥所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6号车,第一名!”

  然而,这并不是贾元友的最好成绩。就在比武前夕,奇迹出现了。

  为使比武取得成功,需要进行“战前校炮”。战车轰鸣着,进入射击状态,靶子立在1200米外。贾元友最后一个登场。

  贾元友的瞄准姿态好似雕塑。战机突至!他快速锁住目标,按照指令4次瞄准、4次击发,一气呵成,发射了4枚炮弹。硝烟散去,大家纳闷了:靶子上怎么只有一个窟窿?难道其他3发炮弹脱靶了?

  检靶员核实结果立刻传来:贾元友发射的4枚炮弹全打在靶心位置,打出了一个脸盆大小的不规则圆洞。

  现场一片欢腾。

  “好小子,快说说,你是怎样打的?”师、团领导高兴地问。

  “坦克就像我的肢体,炮弹推进炮膛,就像装进我的胸膛,达到人车合一的境界,就一定可以打成这样。”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贾元友做到了。

  贾元友有句颇有名气的狠话:“第一不是比出来的,是杀出来的。要想杀败敌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还是在新型坦克列装,第一次射击考核的时候,贾元友的首发射击,竟然脱靶了!虽然第二发、第三发相继命中,但对于从未失手的贾元友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

  随后,其他人都回到了营房,可贾元友却在坦克里没出来。团领导嘱咐:不要干扰他,相信他能够想得通。

  5个小时过去,贾元友出来了,憨笑着提交了皱巴巴的8页纸。

  是要写检讨吗?没必要啊!团长、政委相视一笑。

  当他们一页一页数过、读罢之后,看着其中的几十条设问、探讨和归纳,两位领导不由为之震惊!呆在坦克里的300分钟,他在做又一种突击:试图穷尽失败与制胜的所有可能!

  这是个什么样的士兵?是坚定展现英雄壮志的士兵,是绝不在挫折处停留的士兵!如果说他是在跨越,那绝不仅仅是跨越着技术、挫折和阴影,而是跨越了一个时代的结论!

  “士兵强,中国军队必强。士兵进,中国军队必进。”看着贾元友黑红的脸庞,时任团长高继安眼中,有骄傲的泪光闪动。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9日 05:44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