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重庆大学生村官周晓琳: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周晓琳

周晓琳

  她是一名跳出“农门”的大学生,毕业后却选择回乡担任大学生村官,立志用知识和激情改变这片土地。

  5月下旬的一天,彭水绍庆街道镇南村公共服务中心外,村民们把阅报栏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在这里!周书记的名字在这里!”有村民指着报纸上公示的《重庆市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喊了起来。

  “哎呀,我们周书记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候选人了!”

  “还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哟!”

  大家七嘴八舌讨论着,兴奋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村民嘴里的“周书记”,名叫周晓琳,是2008年重庆首批选派的大学生村官,曾在镇南村任村支书助理。

  融入 从“脚底板”开始

  家里人最初并不主张周晓琳当村官——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跳出穷乡僻壤,怎么还要回来?

  而周晓琳固执选择这条“土路”:“我从小就知道彭水很穷。

  现在念大学了,家乡仍然穷困,希望自己能出一份力改变这种状况。”

  走进镇南村,真正面对“三农问题”,她切身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吃住条件简陋倒好说,关键是村民起初并不信赖这个不熟乡情的“小妹儿”。一次她在办公室值班,来办事的村民绕了一圈,楞没理会她,还以为哪个村干部家小孩在这里学习。

  “当时我挺沮丧的。”周晓琳说:“后来想起培训老师叮嘱过‘要当村官、先学会当村民’,要靠‘脚底板’融入村子。”

  这之后,周晓琳走访了全村500多户人家,接触群众2000余人次,记下厚厚一本民情日记:“李前菊:儿子残疾,贫困,低保户,需要帮助发展致富项目;杨仕顺:50年党龄的老党员,大儿子逝世,贫困。尽快落实低保、节日慰问……”

  住在半山坡的村民高成素第一次见周晓琳,给了她几个白眼。周晓琳有些委屈,回村“两委”一了解,才知道高大娘为给患有先天严重脑疾的孙子治病,背上沉重债务,想吃低保又不符合政策,因此对干部很有怨气。

  没过两天,周晓琳又去了高成素家,还带去一张在镇民政办替她申请的大病困难救助表:“高大娘,你莫怄气,低保政策规定要给最需要的困难户。你孙儿有病,可以申请大病救助……”一席话,解开了老人心头的疙瘩。

  周晓琳最终帮高大娘孙子解决了部分医疗费。高大娘逢人便夸:“莫看周助理是个小姑娘,心肠好,人不错!”。

  担当 用知识打通致富路

  从“小妹儿”到周助理,认识周晓琳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开党员大会,老党员们常对她说:“你是大学生,晓得的东西多,要好生利用知识,为村里人多增加些收入!”

  简单几句话寄托着殷切期望,也让周晓琳感觉肩上沉甸甸的。

  镇南村有不少村民都种植食用菌,但都采取分散种植、自然生长的“土把式”,产品质量不稳定,也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周晓琳发现这点后告诉大家:“现在城市人爱吃山珍野菌,越是纯天然的越值钱。但是一定要保证卖相和质量。”

  在她反复动员下,村里成立了食用菌产业合作社,聘请技术人员来讲技术、搞培训,食用菌的质量趋于稳定,卖相也更加漂亮。周晓琳又跑了好几趟镇、县供销社和一些餐饮连锁企业,大力推销自己村的产品,果然吸引了不少客户,形成种、产、销一体模式。

  三个月后,加入合作社的农户食用菌收益由一棚1500元增加到2700元,这简直在村子里放了颗“卫星”。其他农户纷纷要求加入,连一些年龄大的村民也开始学习基础种植技术。

  梦想 打造生态花果长廊

  周晓琳的雄心,不仅仅停留在一两个项目上。为实现农户增收致富,周晓琳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深入广泛调研。

  2010年下半年,由她主笔起草的《对汉葭镇镇南村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思考》专题报告正式出炉,对镇南村发展进行全新定位:发展城郊型农业,优先发展蔬菜和城郊劳务产业;建设阿依河沿线经果林,发展休闲农家乐,用三年时间打造“镇南生态花果长廊”。

  此后,周晓琳全身心投入产业调整规划,协调说服村民,集中流转土地,经常跑信用社,争取发展资金……“每天都觉得觉不够睡。”为了节约时间,她还剪掉了一头俏丽的长发。

  到去年底,全村已建成优质蔬菜基地1000亩、优质藤梨基地500亩,正在招商引资建设600亩优质葡萄基地,“生态花果长廊”呼之欲出。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1日 17:46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张洋 打印